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10
“情由” 、 “出首” 、 “前进” 、 “迎着” 、 “列阵” 、 “抵当” 、 “退走” 、 “搦战” 、
“冲杀” 、 “阵后” 、 “杀来” 、 “杀到” 、 “收军” 、 “恼怒” 、 “危急” 、 “恋战” 、
“馀党” 、 “偷开城门” 、 “拥入” 、 “左冲右突” 、 “拦挡不住” 、 “家小” 、 “飞
奔” 、 “围绕” 、 “内庭” 、 “倚楼” 、 “差遣人”义的“差人” 、 “杀害” 、 “寻思” 、
“杀入” 、 “下文” 、 “解说”义的“分解”等通俗说法;语法中的词法方面
主要有远指代词“那” 、结构助词“的” “得” 、动量词“遍” “阵” 、反身称
代词“自己” 、指示代词“就里” 、表示向对的介词“望” 、表示仅独的副词
“只” 、表示和同的连词“同” 、时态助词“了” “着”与“却” 、表示直陈
的语气词“了” 、表示领悟原先所不知的副词“原来” 、名量词“路” 、第三
人称代词“他” 、表示不定的数量词组“几日” 、表示“许多”义的数词“好
些” 、 表示关联的副词 “一面” 等等; 句法方面主要有表示肯定与否定的 “是”
字式判断句、用“将”字与“把”字的处置式以及这两种句式与补语式的
结合、 “被”字式被动句、表示动量的数量词组作补语的述补式、用复合趋
向补语或宾语间于复合趋向补语之中的述补式、 “得”字后由主谓谓语句充
任补语的述补式等等。这些现象也是正统文言中很难见到的。
我们若将目光再扩大一些,当然还可以发现更多在文言中似不可能出
现的语言现象。例如疑问代词“怎”与“甚” ,在《三国演义》全书中就有
“怎” (十一回) 、 “怎的” (五十四回) 、 “怎地” (六回) 、 “怎生” (二十七
回) 、 “怎么” (十六回)与“甚” (二回) 、 “甚的” (四十三回) 、 “甚么” (五
十四回)等表达形式;词尾“的” 、 “地” ,除上引“怎的” 、 “怎地” 、 “甚的”
外,又有“兀的” (二十八回) 、 “端的” (五回) 、 “恁的” (六十五回) 、 “忽
地” (二十五回) 、 “潜地” (六十六回)等多种结合形式。此外,名词后缀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