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3
避免地会涉及与谶纬相关的内容,因而在文本中会出现如此多预兆吉凶的
天人感应。
在诸多的天人感应式情节中,异兆的表现特别突出,国家和个人出现
灾难前往往都有奇异的预兆。小说第 1 回描写灵帝时期种种“不祥之兆” ,
青蛇蟠龙椅、宫廷黑气涌现、雌鸡化雄、洛阳地震、海水泛滥等等,这些
都昭示着一个乱世的到来。随后小说就写到了浩荡的黄巾起义、混乱的诸
侯纷争,它们与前面的预兆遥遥相应,事态诡异,让读者观之不免惊惶。
同样,个人灾难到来之前也有预兆,董卓、孙綝、诸葛恪等位高权重
者临死前都发生过异事,如董卓听到的童谣,孙綝早起的无故蹶倒,诸葛
恪看见的戴孝之人,都在暗示着人物命运将要发生某种意想不到的变化。
由于天人相通, “天地之符,阴阳之副,常设于身,身犹天也,数与之相参,
故命与之连也”[6]p493。所以一旦个人命运遇到危险或发生变化时,上天
就会预先告诉人们。小说写董卓、孙、诸葛恪等即将遭逢灾难的时候,上
天都曾予以警示,惜乎当局者迷。
这种预兆理念与东汉时期流行的谶纬学说有关。“谶纬” 是 “谶” 与 “纬”
的合称。 “谶”是秦汉间的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预言, “纬”
即纬书,是汉代儒生假托古代圣人创制的依附于“经”的著作。如前所言,
董仲舒天人合一观的核心“天人感应”观是这种学说的理论根据之一。它
一方面强调天对人的主宰作用,尤其对君主具有约束力;另一方面又认为
天通过祥瑞灾异来表达自己的意志。董仲舒曾提出“灾异说” : “凡灾异之
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之灾异以谴告之,谴告
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恐惧,其殃咎乃至。以次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