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论《三国演义》中“义”的悲剧性
(0 次评价)5465 人阅读0 次下载
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1 论《三国演义》中“义”的悲剧性 兰 毅 一、前言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反映封建社会现实生活的优秀长篇小说,书中 所涉及的“义”是相当复杂的,从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起,一直 到“全忠义士心何烈,守节王孙志可哀” ,“义”在全书是贯彻始终的。 在小说的许多章节里,也多次以“义”为题,如“勤王室马腾举义”(第 10 回)、“会古城主臣聚义”(第 28 回)、“关云长义释曹操”(第 50 回) “关云长义释黄汉升” (第 53 回)、 “张翼德义释严颜” (第 63 回)、 “诸葛诞义讨司马昭”(第 111 回)等等。而通过人物的口说,或诗赞, 或论赞宣扬“义”的更是不胜枚举。但毫无疑问的是,这个“义”是属于 封建社会的范畴,因为无论是作者或他笔下所写的人物都生活在封建社会 里,它只能是封建私有制这种经济关系所产生的道德观念,所以我们在论 其“义”时,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一概否定,而应用一种历史的眼光 去加以辨证地分析。 “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 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这篇誓文成了后世结义者仿效的经典之作。有人认为誓言里的“上报 国家”是“忠”, “下安黎庶”为“义”,所以桃园结义的道德内容是“忠” “义”的统一。但结合作品的全部内容看,其所强调的更是“义”,是一 种涵盖了“忠”的“义”。因此宣扬“忠义”并不是其主旨,而讴歌“侠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03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7 08:31 , Processed in 0.59969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