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2
义”才是其真正目的。也正因为如此,才使人物的思想、行动染上了浓厚
的悲剧色彩,才使人物往往成为忠与义的矛盾统一体。在《三国演义》中,
正是由于刘备集团一开始就提出“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口号,为恢复
汉家的一统天下而不屈奋斗,不懈努力,被宋元以来具有民族思想的广大
群众所追慕,“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顺应了广大民众的意愿,蜀汉集团
的人物也就成为了忠义的化身,作品正是通过对理想人物(悲剧主角)的
人格塑造,使“义”达到了理想的高度。
二、“义绝”关羽的悲剧性
“义绝”关羽是全书在表现“义”的主旨的核心人物,作者塑造这一
英雄性格的基调是忠义思想。在《三国演义》中,成功地塑造了张飞、赵
云、马超、许褚等勇武超人的豪杰,关羽之所以超于众人之上,而独有深
远的影响,主要在于作者把他写成了一个忠义的“完人”,特别把他作为
“义”的化身来塑造的。
关羽的“义”绝不是一般的义气,而是披肝沥胆,义无返顾、比泰山
还重,比生命还贵的“义”。作者宣扬关羽的“义”,贯穿了刘备、关羽、
张飞从结义到殉义的整个过程。刘蜀集团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集团,而
悲剧的主角———刘、关、张三人都出身于平民阶层,或织席贩履,或卖
酒屠猪,或浪迹江湖,在风雨飘摇的时局里,虽然素昧平生,却一见如故。
“桃园三结义”包含了结拜兄弟义不容辞的职责,所以关羽追随刘备,效
死勿去,并非知恩图报,而是在当时的处境下,一种真正的患难相扶,祸
福同当,这就体现了人民所理想的义气,符合人民群众的道德观念。“屯
土山约三事”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