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6
上文,而其对句提示下文。例如第七回的回末对句是: “追敌孙坚方殒命,
求和桓阶又遭殃” ,这里的上句“追敌孙坚方殒命”是总结了本回的主要事
件,而下句“求和桓阶又遭殃”则是向读者提示了下一回的内容,所以在
这对句之后就是“未知桓阶性命如何,且听下文分解” 。
要考查章回小说回末对句的作用,应该结合这个对句后面的两个散句
来进行。我们以上面提到的第七回回末对句“追敌孙坚方殒命,求和桓阶
又遭殃”后面的散句“未知桓阶性命如何,且听下文分解”为例来分析。
大凡人命关天,所以到了生死关头的情节往往最引人注意。而作者在这里
故意卖关子,偏偏不说出刘表是否斩桓阶,这就给读者留下了悬念,使读
者欲罢不能;而如果想知道事件的具体结果,就只好阅读下一回。其实下
一回中蒯良和刘表的对话只有两问两答而已,然后刘表就“遂送桓阶回营,
相约以孙坚尸换黄祖” ,总共只有一百三十多字,桓阶也没有什么危险,小
说很快就转到了“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上面去了。所
以如果仅仅从故事情节来看, 这样的回末设置纯粹是人为的割断故事情节,
是弊大于利的。但这种弊大于利的手法却被章回小说普遍采用,就说明它
有着充分的存在理由。
其实,中国章回小说本来就脱胎于话本,在它身上经常可以看到话本
小说的影子。例如每回书最后的“且听下文分解”这六个字,除了在第 120
回中因为没有下文而没有出现外,它在前面 119 回中整整出现了 119 次。
可我们是在读小说,是在看书,但这 119 次却都是“且听下文分解” ,也就
是说,写书人其实是想象着自己是在说书,为了下一次多来一些观众,他
就要想方设法设置悬念、卖关子———所以我们看“且听下文分解”前面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