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古代文人对诸葛亮的评价及其思维走向
(0 次评价)8111 人阅读0 次下载
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9 取刘璋为保宗本;为刘禅写《申》 、 《韩》是对症下药;不用魏延之计是“明 道正义” , “义兵不用诈谋奇计”[47];屡次北伐最终不胜,则是天不祚汉而 非人力。总之,诸葛亮的一举一动都是仁义道德的体现,没有丝毫不义。 后者对诸葛亮的批评则是从“君子欲有所立于天下,必使之无一不正而后 从其君” 的角度出发, 既是王佐, 就容不得半点瑕疵, 因之取刘璋、 写 《申》 、 《韩》均为美中不足。两者异曲同工,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对诸葛亮的肯定。 元明清时期的文人则干脆不提那些“不正”处,诸葛亮成了没有争议的人 物。 三 魏晋到明清时期文人们在对诸葛亮的评价中呈现的变化,如前所述, 与时代条件密切相关。唐代安史之乱后,北宋后期及南宋、明万历朝以后, 为诸葛亮作诗或作传、编谱者明显增多,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个问题。 但诸葛亮更是一个超越时空的历史人物,他在中国文人中形成的影响历久 不衰。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文人们何以对诸葛亮情有独钟?在对诸葛亮评 价中形成的思维定式,其后果与影响是什么? 在古代文人的心目中,诸葛亮无疑是内圣外王完美统一的典型代表。 诸葛亮在汉末那种特殊环境中所拥有的权力与地位,所成就的功业,是大 一统时期的文人所无法实现的。诸葛亮个人的品德,如忠义、公允、清廉、 进取、献身等,确实为文人们所由衷敬仰,与他们的精神追求相契合。因 而,诸葛亮激励着千百年文人的心弦,牵动着他们的思绪。文人们在诸葛 亮身上,汲取到了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他们在评论诸葛亮时,或借此抒 发自己修齐治平的豪情,或倾诉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而更多的时候,是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03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7-6 14:31 , Processed in 0.51272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