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从诸葛亮的隐士心态看三顾茅庐
(0 次评价)4528 人阅读0 次下载
3 第三, 从诸葛亮的交游、 经历及史料文献的著述看诸葛亮的隐士心态。 诸葛亮在隆中十年,结交庞德公、庞统、司马徽、黄承彦、石广元、崔州 平、孟公威、徐庶等名士,其中多是当时著名的绝意仕途的隐士,也就是 说,诸葛亮周围基本上形成了一个隐士群体,这无疑对诸葛亮的心理、人 格会产生影响。如庞德公是东汉高士,事迹在《后汉书逸民列传》和晋习 凿齿《襄阳记》有载,说他与诸葛亮、司马徽相友善,居岘山之南,躬耕 田里。荆州刺史刘表几次以礼延请,皆不就,可见是位真正的隐士。 《三国 志》注引《襄阳记》说“诸葛孔明每至公家,独拜公于床下,公殊不令止。 ” 从诸葛亮对其尊重的态度及双方关系的密切,不难想象其隐士人格对诸葛 亮性格、心态的潜移默化。诸葛亮研究者习惯以其“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⑸,认为他渴望出将入相,而忽视其此时的蔑视功名的隐士心态,这实际 上是一个认识的偏差。因为从上所论,传统士大夫由于现实的需要,往往 将仕隐两种价值选择整合进同一个体心态,不过在不同条件下,其中某一 种价值意识会占据主导或绝对地位,因此就会或仕或隐,这就是所谓进退 之道。从这一文化角度分析,出山前的诸葛亮的心态应该是进取、归隐同 时存在,而根据他所处的个人小环境,则可以认为,诸葛亮即使不是地地 道道的不求功名的隐士,隐士心态也很可能占据主要地位,关乎此,有文 献资料可资证明。 《三国志诸葛亮传》 :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 ” “躬耕陇亩” 是隐士典型的生活方式,以诸葛亮当时与荆襄上层社会的关系,大可不至 于此,因此只能看作,他是以这种生活方式显示个体精神与世俗社会的对 立。而《梁父吟》 ,现存歌词内容与晏婴二桃杀三士故事有关,大意是感慨 追逐名利的下场,这恰好是其时诸葛亮淡泊名利心态的反映。再有, 《出师 表》是诸葛亮发自肺腑的文字,其中谈到自己躬耕南阳时, “苟全性命于乱 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有人认为是装腔,其实它是诸葛亮隐士心态的自然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03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13 02:53 , Processed in 0.56384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