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9
其五,明建阳吴观明刻本《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卷首所谓李贽序
据考证实为叶昼所作, 其序称: “然则昔吴门所行一本, 较此孰居真赝?曰:
昔年之本,香山之黄苦地;今日之本,亦青莲之李赤也。 ”这里所说的“吴
门所行一本”究竟指何本,虽然学术界尚有争议,但两本差异之大,却是
不争的事实。 (12)
其六,清初毛纶在《第七才子书琵琶记总论》中说道: “昔罗贯中先生
作通俗《三国志》一百二十卷,其记事之妙,不让史迁,却被村学究改坏,
予甚惜之。前岁得读其原本,因为校正;复不揣愚陋,为之条分结解;而
每卷之前,又各缀以总评数段。 ”我们先不要追究毛纶是否真正得到了所谓
的“原本” ,他所指出的“被村学究改坏”已经说明了各个版本之间有着多
么大的差异。以上数例告诉我们,似乎只能将嘉靖元年刊本成书的终点定
在该本刊刻之时。
从传播的效果来看,在嘉靖元年刊本之前的抄本在社会上的流传也不
是太广,所以修髯子张尚德才会在嘉靖元年本的“引”中说: “简帙浩瀚,
善本甚艰,请寿诸梓,公之四方,可乎?”其意非常明白,既然抄写一部
绝非易事,可知传播范围极为有限。今天我们无法见到这类早期的抄本,
但如前所述,传抄过程中的增添改变是无法避免的。再证之以各种《志传》
本与嘉靖元年本虽出于同一源头,但内容却有不少差异, (13)所以即使嘉
靖本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文本的祖本,也可推知其它本子都必然会有
内容上的区别,因此我们只能客观地将创作的终点定在我们所能见到的最
早刊本即嘉靖元年本上。这虽然有些遗憾,但却符合实际。
还有一个现象十分有趣,庸愚子蒋大器在嘉靖元年本的序言中说: “书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