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从传播角度看《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年代
(0 次评价)5966 人阅读0 次下载
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8 (1465-1487) 、弘治(1488-1505)年间。同时,刘先生还将残叶与嘉靖元 年本、周曰校刊本、叶逢春刊本、余象斗刊本一一作了比勘,发现它们在 行款、句读、文字等方面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刘先生特别指出: “残 叶和嘉靖壬午本这种文字的不同,毕竟只限于个别字词的歧异,无妨大局。 不妨说,它们倒有可能列身于同一个版本系统之内,因为在《三国志演义》 不同的版本系统之间,从内容到形式,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 (11)这就是 说,即使同一版本系统的本子刊刻时也会出现许多不同,更不用说从抄本 到刻本之间的差别了。 其二,周曰校刊《新刻校正古本大字音释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承袭嘉 靖元年本而来,但增加了 11 则故事。嘉靖元年本已经是刻本,后来的刊刻 者依然可以随意增加内容,更何况一个流传一百多年的抄本,当其被刊刻 出来时,究竟与原作之间有多大增补,也的确难以说清。 其三, 明万历刊本 《新刻京本补遗通俗演义三国全传》卷首无名氏 “重 刊杭州考证三国志传序”称: “但传刻既远,未免无讹。本堂敦请明贤重加 考证, 盖亦与人为善之心也。 收书君子其尚识之。 ” 这里所说的 “传刻既远” , 既可以理解为自嘉靖元年刊本以来,因为从嘉靖元年(1522)到万历元年 (1573)已经相隔半个多世纪,可以称得上“既远” ,当然也可以理解得更 早一些。但重要的是“未免无讹” 、 “重加考证”等说法,它说明每一次刊 刻都会有一些改动。 其四,明天启间闽芝城潭邑黄正甫刊本所载博古生的《三国志叙》称: “第坊刻不遵原本, 妄为增损者有之; 不详考核, 字至鱼鲁者有之。 ” 可见, 一直到了天启年间,坊刻本依然可以增删内容。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03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7-6 07:35 , Processed in 0.45180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