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6
至于为何个别“今地名”注中也偶有宋代地名,主张“成书于元代中
后期”说的章培恒先生认为是“误用”的原因所造成。 (9)但从传播角度
来看,这正是传抄前人典籍的结果。因而周 在解释《三国志传》中尚有两
处明代地名时,也认为是后来传抄、传刻过程中加上的。 (2)
其三,其它小字注或用来补充小说正文,或交代人物名号及后来去向,
或补叙情节发生缘由,或对引用的诗词作简单的诠释,或对所写人物作扼
要评论,袁先生认为: “虽然不能绝对化,完全否认其中有在传抄过程中抄
者、读者所加添的,但大部分恐怕还是出于小说作者自己的笔下。 ”对此,
王长友提出了相反的意见, 认为 “作注时该书已流传较久并得到推崇” , “作
注者不但不是作者本人,也不是作者同时代的人” 。 (10)笔者以为,这一
类的注同样是不同时期累积而成的,其中不否认有作者自己的注,也不否
认有后来传播过程中添加上的注。下面分别举例作些说明。
在《至治新刊全相平话三国志卷中》 “赵云见玄德”一节中,有这样一
段: “赵云曰: ‘青州袁覃有决无断,可投信都谒袁绍。 ’皇叔与上马往西投
信都,今冀州是也。 ” (6)[407]《三国志平话》为元人所作,其刊刻时间也
非常明确。那么为信都作注的应当是元代人或就是刻书者。既然《三国志
平话》中作者或刻书者本人能够作注,那么, 《三国志通俗演义》中作者自
己加注也并非绝不可能。如《三国志通俗演义》卷之六曹操放走关羽一事,
小字注评道: “此言曹公好处,为不杀玄德,不追关公也。因此可见曹操有
宽仁大德之心,可作中原之主。 ”王长友认为这不可能是作者所注,因为与
全书反曹的倾向相矛盾。但是就在这同一卷《曹操乌巢烧粮草》中作者借
史官之笔赞道: “尽把私书火内焚,宽宏大度播恩深。曹公原有高光志,赢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