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9
嘉靖壬午本、周曰校刊本乙本作“伊傅周召” ; “舍之而不顾” ,周曰校刊本
乙本同,嘉靖壬午本作“舍而不之顾” ; “言辞鄙俚” ,周曰校刊本乙本同,
嘉靖壬午本作“言辞鄙谬” ; “子谓” ,嘉靖壬午本、周曰校刊本乙本作“予
谓” ; “皆当如此” ,嘉靖壬午本同,周曰校刊本乙本作“亦当如此” ; “权窃
之柄,日渐炽盛” ,周曰校刊本乙本同,嘉靖壬午本作“权柄日窃,渐浸炽
盛” ; “而所用得人,立心操行,又非老瞒可议” ,周曰校刊本乙本同,嘉靖
壬午本作“而所用得人,又非老瞒可议” 。末尾署名之后,嘉靖壬午本有印
章二方,阳文: “金华蒋氏” 、 “大器” ;周曰校刊本乙本、翻刻本无之。
有“三国志(宗寮) ” ,亦见于嘉靖壬午本和周曰校刊本乙本。文字基
本上相同。重要的异文,可举四例(:1) “关羽” ,周曰校刊本乙本同,嘉
靖壬午本作“关某” 。 (2)关羽“解人” ,周曰校刊本乙本同,嘉靖壬午本
作“解良人” 。 (3)张飞字“翼德” ,周曰校刊本乙本同,嘉靖壬午本作“益
德” 。 (4) “许静” ,周曰校刊本乙本同,嘉靖壬午本作“许靖” 。余不赘。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不见“关索”之名, “关平”下接“张苞” 、 “关兴” 。
各卷卷首书名,卷一至卷六、卷八、卷九题“新刊校正古本大字音释
三国志传通俗演义” ;卷七、卷十残缺,不详。
各卷卷尾书名,卷二题“三国志传道俗演义” ,卷四、卷五、卷八、卷
九、卷十一题“三国演义” ,卷六、卷十二题“三国志传通俗演义” ;卷一、
卷三末尾无书名。
版心题“三国演义” 。
每半叶十三行,每行二十四字。
除卷一外,其他各卷均有三行题署: “晋平阳侯陈寿史传” , “后学罗本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