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22
学习院东洋文化研究所出版,昭和三十六年,东京)第二十七册“宣祖实
录第一” “宣宗大王实录”卷三中查出。后接受韩国学者的建议,改从《朝
鲜王朝实录》中援引。
[3]据朴在渊 《关于新发现的朝鲜刻本 〈三国志传通俗演义〉 》 (载于 《三
国志传通俗演义》学古房影印本卷末)转引。该文节自《近世中国古典小
说在朝鲜之出版》 (载于 《第四回东亚出版文化国际学术会议预稿集》 ) 。 按:
“第四届东亚出版文化国际学术会议”系于 2008 年 7 月 28 日在日本仙台
召开。
[4]尹德熙《私集》卷四。
[5]请参阅拙文 《 〈三国志演义〉 残叶试论》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2 年第 3 期。
[6]据朴在渊 《关于新发现的朝鲜刻本 〈三国志传通俗演义〉 》 转引。 按:
李瀷的生卒年是 1681—1763。
[7]有的韩国学者认为: “ ‘其时之人’中的‘其时’可能是指中国的情
况,把它解读为在我国刊印稍嫌牵强,因此很难作为《三国志演义》在我
国刊行的依据。 ” (柳铎一《 〈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传来版本及其时期》 , 《碧
史李佑成先生停年退职纪念国语国文学论丛》 , 韩国骊江出版社 1990 年版。
据朴在渊《关于新发现的朝鲜刻本〈三国志传通俗演义〉 》转引)我认为,
柳教授自己的解释才是“牵强”的, 《三国志演义》朝鲜翻刻本的发现,证
实了柳教授的解释是不能成立的。
[8]朴在渊《关于新发现的朝鲜刻本〈三国志传通俗演义〉 》 。
[9]影印本正文每页分为上、下两截,上截是影印的翻刻本原文,下截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