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12
气举”,也指摔袁祥之事。《寿亭侯怒斩关平》中张飞说“比起我那摔袁
祥、鞭督邮,当阳桥上喝退曹兵可如何?”这么重要的情节,却未收入《三
国志通俗演义》。可能是罗贯中认为摔袁祥和鞭督邮的情节类似,鞭督邮
多少有些历史依据(在《三国志》中,鞭督邮是刘备的事情),因此就保
留了鞭督邮而删去了摔袁祥的情节。另一方面,这与小说有意淡化张飞的
形象有关。在《三国志平话》和“三国戏”中,张飞是最为突出的人物,
有关他的故事多于其他人。 这也许是因为民众特别喜欢张飞式的草莽英雄,
就如民间流传的水浒故事,李逵的形象最为突出一样。到后来的《三国演
义》,张飞的地位逐步下降,诸葛亮和关羽变得更为重要。这样的变化,
体现了文人与市民思想意识和审美趣味的不同。
有些故事,在平话、三国戏和小说中都有,但在具体情节上,三国戏
往往和平话比较接近,而与小说比较疏远。如平话和杂剧《走凤雏庞掠四
郡》都写到庞统投奔刘备,未得重用,于是说反四郡。诸葛亮派兵攻打,
庞统暗中协助诸葛亮收复四郡。在《三国志通俗演义》中,也有收四郡之
事,但与庞统无涉。剧中称黄忠与关羽有夙怨,与平话中黄忠“吾只识云
长,岂识张飞”一语有关。剧中张飞欲杀庞统,结果误杀主簿,与平话中
张飞杀犬类似,而这些情节皆不见于小说。
有些三国故事同时出现在平话、三国戏和小说中,但比较三者,可以
看到其间演变的轨迹。如《三国志平话》写周瑜死后的事情:
周瑜死,庞统厌住将星,当夜将周瑜尸首,有日过江。军师拦住。武
侯曰:“吾知周瑜死,将星厌住者,庞统计也。”庞统闻言,出与军师相
见。军师放过尸首。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