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国演义》中正统“忠义”观念视域下的“叛逃”母题
(0 次评价)4970 人阅读0 次下载
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3 审配之于袁绍,黄权、王累之于刘璋不正可有力地说明此问题吗?在此我 们清楚看到;凡所事之主对自己信任时,便是发挥才智,实现人生价值之 时;凡对自己不信任甚至猜忌时,便是才智受抑之时(1) 。所以“叛逃— —复仇”又有何妨! (三)择主事之。无可否认,宣扬择主而事是对正统“忠义”观念的 颠覆, 但却成为一方劝降另一方时所用最具说服力的言辞。 《周易》 以 “天、 地、人”构建的“三极”中,唯有“人”可以自主考量与抉择(2) 。诸葛 亮高卧隆中时言;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 依。 ”三国时由于各种非人力左右的境况、机遇限制, “四海才德之士”不 可能一开始就遇明主或在短期内认清谁是可事之主,可是假如这种“站错 队”的情况没得到及时修正,结果会怎样呢?夏志清先生认为; “如果投对 了主公就会升得更高,相反常常同他们败北的主公一道垮台。 ” (3)这样, “叛逃”便成为“择主而事”的必然结果,因“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 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 !如赵云,本属袁绍,却在其实力最强之时, “见 绍无忠君救民之心” ,转投公孙瓒,但见瓒亦属袁绍等辈,后终投刘备。又 如张松、法正二人原属刘璋,因见其“暗弱” , “乃守户之犬” ,不足为大事, 故先后转投刘备,献取西川。再如甘宁引众投刘表,见其“不能成事” ,投 黄祖;又为黄祖待之“甚薄” ,终投孙权而获重用。在此作者抛弃了宋明理 学宣扬的愚忠观念,开明择主,体现了一种新形势下的民主意识(4) 。 (四)不得已而为之。该模式多指人物迫于外界形势,不得已而“叛 逃” , 虽权宜之计, 实为无奈之举! 如刘备居小沛时为吕布所逼, 两投曹操, 后又投袁绍,又转投刘表。虽有“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大志,但实力弱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03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18 04:47 , Processed in 0.61600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