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国演义》中正统“忠义”观念视域下的“叛逃”母题
(0 次评价)4973 人阅读0 次下载
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4 小,也只得“勉从虎穴暂屈身” 。又如徐庶先投刘备,实为贤臣择主而事, 但曹操赚其母并诈修家书,于是迫于孝道,不得已弃刘归曹。再如姜维, 诸葛亮北伐攻取天水时,迫于尴尬处境而降。另外还有一种特殊情况; “叛 逃”只为暂栖身,最典型的如关羽,关羽本欲“仗忠义而死” ,但出于“三 罪” 、 “三便”顾虑,只得暂且“降曹公,却打听刘使君音信,如知何处, 即往投之” 。 《三国演义》 的主旋律之一便是审视并展现士人积极用世的文化心态, 当用世之心与封建纲纪发生冲突时,身处乱世的他们“为图生存和发展, 往往以实用理性精神取代传统道德规范。 ” (5)另外, “天下者,非一人之 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这一打破封建宗法、否定君权神授的时代强音催 生和坚定士人的择主行为,洋溢着一种叛逆的勇气与张扬的个性。 (五)诈叛诈逃。该模式可称为“叛逃”母题的衍生品,虽为“叛逃” , 但其是诈。兵法云;兵者,诡道也。 《三国演义》中,出于某种既定目标, 当事人“叛逃”只是手段,不为最终结果,有别于以上几种模式。如同为 “破曹” , “赤壁鏖战”中,黄盖甘受苦肉计,诈降曹操,使其疏于防范, 火烧曹营三百里; “周鲂断发赚曹休”中,鄱阳太守周鲂诈言曹休“愿以郡 来降” ,并“割父母所遗之发”显其志,后诱敌深入,大损曹势。可见,这 里的“叛逃”实属韬略,不为变节,当其所属军事集团遭受另一方侵害时, 他们挺身而出,宁肯以小我的牺牲换取大局胜利。 综之,在《三国演义》 “叛逃”母题中,正统“忠义”观念始终参与在 各模式的编纂、建构过程中,所起作用,或大或小,或多或少,或正或反, 或强或弱,无有定式。在如三国纷争、元末明初这样混乱无道的时代,维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03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19 14:03 , Processed in 0.74960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