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国志注》所引杂传述略
(0 次评价)4939 人阅读0 次下载
2003 年 9 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Sep. , 2003 第 32卷 第 5 期Journal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Vol. 32No. 5 收稿日期: 2002- 04- 28 作者简介: 张新科(1959? ) , 男, 陕西眉县人,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文学博士, 博士生导师。 ?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三国志注!所引杂传述略 张 新 科 ( 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2) 摘 要: 南朝刘宋时期, 裴松之为 三国志!作注, 引用了大量的杂传作品, 从不同侧面反映了 当时的社会情况。从形式上看, 这些杂传与史传不同, 它们脱离史书独立存在, 思想自由, 篇幅短 小, 灵活多样, 标志着魏晋时期古典传记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艺术渊源看, 它们继承 了以 史记!为代表的史传传统, 但又有发展, 往往以细节和人物的言行刻画传主形象, 心理刻画较 为细腻, 且具有传奇色彩和感情色彩。它们既补充了 三国志!的不足, 又使历史人物个性化, 因而 有较高的史学、 文学价值。 关键词: 三国志注!; 杂传; 史学价值; 文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 I2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293(2003) 05- 0034- 07 南朝刘宋时期, 裴松之以将近 3 倍的篇幅为陈寿的 三国志!作注( 以下简称裴注) 。与一 般史书的注释不同, 裴氏的主要精力不在文字、 音韵、 训诂方面, 而是大量援用经、 史、 子、 集等 各种资料, 以补充原书的不足。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将裴注概括为六个特点: # 一曰引诸家之 论, 以辨是非; 一曰参诸书之说, 以核伪异; 一曰传所有之事, 详其委曲; 一曰传所无之事, 补其 阙佚; 一曰传所有之人, 详其生平; 一曰传所无之人, 附以同类。 这个评价基本符合事实。在裴 注所引用的资料中, 杂传占了相当的比重。研究这些杂传, 对于我们全面认识三国时代历史, 探讨唐前传记文学的发展脉络以及史传与杂传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1 杂传是对史传以外传记的总称, 这种传记在西汉后期逐渐兴盛。 隋书%经籍志% 杂传类!著录杂传 217 部, 1286卷。据姚振宗 隋书经籍志考证!, 汉隋之际杂传类书 当有 470 部, 可见此时杂传是十分丰富的。唐代史学家刘知几 史通%杂述!将此期的杂传分为 十类: 偏记、 小录、 逸事、 琐言、 郡书、 家史、 别传、 杂记、 地理书、 都邑簿。这个分法虽有不当之 处, 但也大体反映了杂传的面貌。裴注所引杂传丰富多样, 如果从体裁来看, 主要有: 别传类: 如 郑玄别传!、 孙资别传!、 华佗别传!等。类传类: 如 列女传!、 高士传!、 文士传!等。行 状类: 如 山涛行状!、 先贤行状!等。单传类: 如 郭林宗传!、 王弼传!、 马钧传!等。自传类: 如曹操 让县自明本志令!、 曹丕 自叙!等。家传、 家谱类: 如 荀氏家传!、 王朗家传!、 孙氏 谱!等。铭诔类: 如 陆逊铭!、 曹植为文帝诔!等。 另外还有许多带有杂传特征的史书, 如 汉魏春秋!、 汉晋春秋!、 献帝起居注!、 魏武故 34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6-30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7 07:45 , Processed in 0.55981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