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国志注》所引杂传述略
(0 次评价)4947 人阅读0 次下载
事!等以及赞、 颂、 祭文等。据统计, 裴注引别传( 包括重复出现的) 63 次, 行状 22 次, 家传 11 次, 谱 32 次。这说明杂传的各种形式在汉魏以后都得到较大的发展。如果从内容方面看, 裴 注所引杂传主要有: 先贤类: 如 楚国先贤传!、 零陵先贤传!、 陈留耆旧传!等。妇女类: 如 列 女传!等。神仙类: 如 神仙传!等。志怪类: 如 搜神记!、 列异传!等。英雄类: 如 英雄记!、 江表传!等。名士类: 如 汉末名士录!等。隐逸类: 如 逸士传!等。方志类: 如 华阳国志!、 襄阳记!、 冀州记!等。 这些形形色色的杂传, 有些还被裴注多次引用, 如引 搜神记!14 次, 文士传!15 次, 各种 先贤传 20 次, 世语!40 次, 江表传!136 次, 华阳国志!19 次。 三国志!由于叙事简括, 人物 形象并不十分鲜明, 裴松之在 上三国志注表!中说: # 寿书铨序可观, 事多审正。# 然失在于 略, 时有所脱漏。臣奉旨寻详, 务在周悉, 上搜旧闻, 傍摭遗逸。# 其寿所不载, 事宜存录者, 则 罔不毕收, 以补其阙; 或同说一事, 而辞有乖杂; 或出事本异, 疑不能判; 并皆抄内, 以备异闻。 由于裴注以补充事实为主, 以至于后人读 三国志!时, 不得不读裴注。裴松之处在刘宋时期, 注书时引用了大量的杂传, 一方面说明魏晋以来, 三国历史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 另一方面 说明古典传记在此时有了新的变化, 即除了主流的史传文学外, 杂传逐渐成熟兴盛起来, 这是 传记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裴注所引杂传作品, 今天许多已经失传, 仅从保存传记作品这个角 度来说, 也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从裴注所引杂传来看, 杂传虽不像正史那样反映社会的重大历史变化, 但它们往往从不同 的侧面展现历史, 反映现实, 仍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试举几类加以说明。 地方性人物传记。从东汉末年开始, 由于外戚与宦官轮流执政, 东汉帝国走向灭亡, 社会 急剧变化, 大一统的政治局面消失了, 代之而起的是魏、 蜀、 吴三国鼎立, 各自形成割据的政权。 虽有晋代的暂时统一, 但紧接着的是南北分裂。长期的分裂割据, 人们生活在较为狭小的圈子 里, 很自然地形成了一定的地方观念, 因而反映地方历史、 追念地方先贤的地方性传记就应运 而生。裴注所引杂传中有代表性的如 华阳国志!、 会稽耆旧传!、 楚国先贤传!等。 隐逸、 超俗类传记。魏晋以后, 随着社会的剧烈变化, 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冲击, 老庄思想 盛行一时。一些人崇尚隐逸的生活方式, 以摆脱现实社会的困扰; 一些人则蔑视礼法, 不随流 俗, 一任性情之所至; 一些人则谈玄说理, 忘乎现实, 等等。于是, 逸士传!、 高士传!、 名士 传!等传记随之产生。裴注所引杂传中有代表性的如 汉末名士传!、 高士传!、 逸士传!等。 神仙怪异类传记。此类传记反映了神学思想和道教之风的盛行。西汉时期, 以董仲舒为 代表的公羊学派大肆宣扬# 天人感应思想, 到东汉时这种迷信思想愈来愈严重, 乃至于发展为 谶纬之学。另一方面, 道教在汉代产生, 这是在中国土壤上土生土长的宗教, 它的产生, 本身又 与巫术、 鬼神、 阴阳五行等思想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再加之社会的黑暗, 人们在痛苦中寻求解 脱, 向往着长生不老, 向往着进入仙界。大量的神仙怪异类杂传就适应了这样的时代环境。裴 注所引杂传中有代表性的如东方朔 神异经!、 葛洪 神仙传!、 干宝 搜神记!等。 总之, 三国志注!所引用的各种杂传, 都是当时社会生活的产物, 每一种传记都是社会的 一个侧面, 它们是一个万花筒, 展现了汉魏以来五彩缤纷的社会状态。 2 裴注所引杂传, 有的记事, 有的写人, 形式多样, 与史传相比, 有如下特征: 脱离史书, 独立存在。这是古代传记文学发展的一个新进展。史传作品, 是历史 著作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从属于整部著作的需要, 传主的选择、 材料的处理等, 都要为 35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6-30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9 14:31 , Processed in 0.51201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