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有良医于此
.
治十人而起九人
,
所以求之万也
。”《史
记
·
扁鹊列传》
: “越
人能使之起耳
。”《后
汉书
·
韦 彪
传》
:“
医疗数年乃起
。”
以上诸
“起”字当 训 为
愈
。
郭本注
:“
并起
,
一同起来
,
即都已病愈而行动 自如了
。”大意
不
错
,
似欠贴切
。
(7)8 01
.
4
.
[向来道边」
刚才的路边上
。
郭本 及《医古文》教材均将
“
向来
’,拆开,
只训
“
向
,
刚才
’,,
所以许
多 本子都译为
“
刚才来的路边上
”
。
按
: “
向来”】为
“
刚才
”,
一般作定语
,
不能拆开训释
,
与
“
向者
”
、“
向也
”
同
。
“
来
”是音 节助词,
无实义
。
训见《诗词 曲语辞汇释》
、《
广释词》
、
《古 汉语虚词》
、
《古汉语虚词通释》
等
。
(8)80 1
.
4
.
[ 有卖饼家」
此句一般译作
“
有卖饼的人家
’,
、“
有个卖饼子的人家
”等,
北京 中医药大学及四
川师大本作
“
有户卖面食的人家
”
。
细审上下 文
,
似乎后一种译法更合理
。
按
:“饼”字在古代是面食 的总
称
。
《释
名
·
释饮食》
:“饼,
并也
。
漫面便合并也
。”
明代王三聘《古今事物考
·
饮食》
:“《杂记
》曰
:‘凡以
面为食者皆谓之
饼
,
故火烧而食者呼为烧 饼
,
水渝(y
u亡煮)而食者呼
为汤饼
,
笼蒸而食 者呼为蒸饼
,
而馒头称 为笼饼是 也
。’疑
此出于汉魏之间
。”
(9)80 1
.
4
.
[蒜奋大醉」
(摆出的)蒜末(汁)很 酸
。
《医古文》教参
、北京
、
上海
、
河南
、
湖北
、
陕西等好些本
子均译为
“蒜泥 大醋”
、“蒜 泥泡
酸醋
”。
按
:
《后汉书》作
“
萍商甚酸
”
。
李贤注引《魏志》及《本草》并 作
“蒜奋”
。
清
沈钦韩《后汉书疏证》引陶弘景《药总括》云
:
“饼店
蒜商
,
乃下蛇之药
。”
据此
,
知《后汉书》作
“萍雨”的“
萍
”,
乃
“蒜”字之误
,
但
“甚
酸
”二字对训“
大醋
”却很有价值.
“大”
,
是表程度高的副词
,
在这里修饰形容词
“醉”,
可译为
“
很
”、“非
常
”.“醉”
,
同
“醋” ,
酸也
。
《说 文》
:“
酸
,
醉也
.
关东谓醉曰酸
.’ ,《
广韵
·
桓韵》
: “酸
,
醋也
”
。
宋李石《续
博物 志》卷十
: “
木瓜味醉
,
善疗转筋
.
”再说
,
查遍各工具书
,
均没 有
“大醋”这 个名词,
亦可证明
。
门0)801
.
4
.
〔立吐她一枚」
立即吐出一条蛔虫
。
“她”
同
“蛇”
。
《后汉书》作
“
蛇
”。
《玉 篇
·
虫部》
: “她,
正作蛇
。
”郭注:
“这
里指一种寄生虫
”
、
《医古文》教材注
:“这里指
吐出的寄生虫
。”缪注: “
可能指一种寄生 虫
。
”
广州本注
:“像蛇模样 的寄生虫”。
按此
,
实指鱿
、螃、
蛔
。《
本草纲目
·
虫部》
: “
贿
,
音回
,
俗作蛔
,
并与忧 同
。”古
医
籍中多写作
“贿”或“鱿、,。
《灵枢
·
邪气脏府病形》
“
(脾脉)微滑为虫毒蜻蝎
,
腹热
。”史裕《音释
》
:“蜻
蝎
,
上胡恢
切
,
腹中长虫
.
下胡葛切
,
蠢虫也
.
”《伤寒论》
卷第六
:“
食则吐鱿
。”
又
“鱿厥者,
乌梅丸主之
。”乌梅酸 收,
蛔得酸
即伏
,
故能治蛔 虫引起的腹痛呕吐
。
华佗告之以饮蒜商
,
亦即此意
.
蛔
,
其形宛曲
,
有如蛆酬
、
蛇旭
,
故取蛇以代
之
,
此乃修辞学中的借代格
,
非真蛇也
.
诸注皆统言之曰一种寄生虫
,
未与确指
。
肠道寄生虫甚多
,
似蛇者惟蛔
耳
。
(11)8 01
.
5
.
〔自相谓日
:“
似逢我公
,
车边病是也〕
“
自相谓曰
”,
郭注
:
“
小儿自己互相对着讲说
。”
湖北本注
:“
(小孩子们)互相告诉说
。”贵州本: “
小孩互相对着说
。”上
海
、
北京等院校本则训为
“
自己对 自己说
,
自言自语地说
”.
按
:
“自相谓”
即
“
自谓相
”,“相”,
称代第一人称代词
“
自
”
。
后说是
。
“似逢我公”,
缪注
“公”为
“公公”,
按《后汉书》作
“必是逢
我翁也
。”“公”、“
翁
”,
此均指父亲
。
《广雅
·
释亲》
: “公,
父也
。”赵翼《咳余丛考
》
卷三十六
:“有子
称父亦曰公者
。”
又《史记
·
项羽本纪》
:“
吾翁即若翁
。”“
病
”,
此指蛔虫
,
亦属修辞学之借代格
。
(12)8 01
.
9
.
〔又有一 士 大夫不快〕
又有一士大夫患病(去找华佗诊治)
。
“不
快
”
,
《医古 文》教 参及一
些院校本训为
“
感到不舒服
”、“
不适
”、“身体不舒服”
、“
人不舒服
”。
按
:
“不快”,
有病
。
下文言
: “君病深,
当破腹
取
。”
《后汉书》作
“
又有疾者
,
诣佗求疗
。”均可证
明
.
《康熙字典》引《辍耕录》
:“
世谓有疾日不快
。”《中华大字
典》
:“有疾
曰不快
。”均举《
后 汉书
·
华佗传》
“体有不
快
”作例证
。
按
:“有疾
曰不快
”,
当指此例
。
(13)801
.
9
.
[ 忍病+岁 ]忍痛十年
。。病’,,
当作
“
痛
’,
。
《太平御览》作
“
忍痛十年
’,
。
门4)801
.
12
.
〔食 顷
,
吐 出 三升许 虫〕服 下不 久
,
吐出三升左右的虫子
。“食
顷
”
.
郭注
“
一顿饭的功
夫
”,
有的本子译为
“
一顿饭后
。”按
:
新《辞 源》
: “
一饭之顷
,
形容时间 短
。 ‘,
旧《辞海》
: “食
顷
,
言时之 短也
。”
可译
为
“过
了不久
”或“一
会 儿
”
。
《后汉书》作
“须
臾
”
可证
。“三 升许”,
郭注
“三 升多”,
一些本子 也同此注
。
按
: “许”,
表约略估计的数量
.
不定数词
,
常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之后
,
表示大体相 当的约数
,
可译为
“来”、“左右”等
。
训 见
《词途》
、
新《辞源》
、《
汉语大字典》
、《古汉
语虚词
》
、
《古汉语虚词 通释》
、
《文言虚词通释》
等
。
(15)802
.
4
.
〔闻实伤娠
,
胎 已去矣」近
日确实伤了胎
,
胎儿已经生下 了
。“闻’,,
好些本子都译 为
“
听
说
”
、“知道
”。
按
: “
闻
”,
当为
“
间
”字之误。
《后汉书》作
“
间实伤身
,
胎已去矣
”可证
。
再说
,
是李将军 自己的妻子
,
用
“
闻
”字于情理 亦不相
合
。
一
108
一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