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娜据{
板鹿澎澎
《三国志》
时误补校
张林祥牛继清
中华书局标点本《三国志》于时误未能—校
出
,
现作补校二十八则如下(标点本卷数及页码随引
文标出)
:
1
、
(建安十四年七月)辛未
,
令曰
:“”。
(卷一
P3 2)
按是月己卯朔
,
无辛未
.
2
、
(黄初二年十月)己卯
,
以大将军曾仁为大司
马
。(卷二
P78)
按是月戊戌朔
,
无己卯
。
疑为
“
乙卯
”之误,
乙卯
十八日
。
3
、
(黄初六年)三月
,
行幸召陵
,
通讨虏渠
。
乙已
,
还许昌宫
。
并州刺史梁习讨鲜卑柯比能
,
大破之
。
辛
未
,
帝为舟师东征
.
(卷二P84 )
按是月戊寅朔
,
无辛未
,
上文有
“乙已”
,
疑此
“辛
未
”为“丁未”之误‘
丁未三十日
。《
通志》卷七作
“辛
卯
”,
失序
,
亦非
。
《通鉴》卷七十同误
。
4
、
(黄初七年五月癸未
,
追溢母甄夫人曰文昭皇
后
。壬辰.
立皇弟龚为阳平王
。
(卷三Pg l)
按五月辛丑朔
,
无癸未
、
于辰
。
上有
“丁已”,
下接
“
八月
”,
疑
“癸未”上脱“六月”二
字
,
六月庚午朔
,
癸
未十四 日
,
壬辰二十三日
。《
通鉴》卷七十亦误
。
5
、
(太和二年正月)丁未
,
行幸长安
。
(卷三P94 )
按是月辛酉朔
,
无丁未
。《
通鉴》卷七十一同误
。
6
、
(太和二年九月)庚子
,
大司马曹休芫
。
(卷三
P94)
按是月丁 已朔
,
无庚子
。
《通志》卷七作
“
七月
”,
七月戊午朔
,
亦无
“庚子”。《
通鉴》卷七十一同误
。
7
、
(太和四年)十二月辛未
,
改葬文昭甄后于朝
阳陵
。
丙寅
,
诏公卿举贤良
。
(卷三P97 )
按是月甲辰朔
,
辛未不当在丙寅前
,
失序
。
8
、
(青龙)二年春二 月乙未
,
太白犯荧惑
。
(卷三
P10 1)
按是月丙辰朔?无乙未
。
后有
“癸酉”,
疑为
“
己
未
”之误。《
宋书
·
天文志》
、《
晋书
·
天文志》同误
。
9
、(青龙三
年正月)丁 已
,
皇太后崩
。
乙亥
,
陨石
一
64
一
于寿光县
。
(卷三P104)
按正月辛已朔
,
无丁巳
、
乙亥
。
上承正月
“
已亥
”,
下接
“三月庚寅”,
疑
“
丁已
”上脱“二月”,
二月庚戌
朔
,
丁已八日
,
乙亥二十六日
。“
丁巳叹通鉴》卷七十
三同误
。
10
、(青龙三年)八
月庚午
,
立皇子芳为齐王
,
询
为秦王
。
丁已
,
行还洛阳宫
.
(卷三P l06 )
按是月丁未朔
,
庚午不当在丁已前
,
失序
。《
通
鉴》卷七十三同误
。
11
、
(青龙四年)十一月己亥
,
彗星见
,
犯宦者天
纪星
。
(卷三P10)
按是月庚子朔
,
无己亥
.
12
、
景初元年春正月壬辰
,
山在县言黄龙见
.
(卷
三P108)
按是月己亥朔
.
无壬辰
。《
通鉴》卷七十三同误
。
13
、
(景初元年)六月戊申
,
京都地震
。
己亥
,
以尚
书令陈矫为司徒
,
尚书右仆射卫臻为司空
。
丁未
,
分
魏兴之魏阳
,
锡郡之安富
、
上庸为上庸郡
。
(卷三
P 109)
按魏《景初历》建丑
,
六月当《太和历》五月
,
五月
丁酉朔
,
戊申不当在己亥
,
丁未前
,
失序
。
14
、
(景初二年八月)丙寅
,
司马宣王围公孙渊于
襄平
,
大破之
,
传渊首于京都
,
海 东诸郡平
。
(卷三
P113)
拟景初历
》丑正
,
是月庚寅朔
,
无丙寅
.
《通鉴》
卷七十四作
“壬午”.
亦无
。
15
、
正始元年春二月乙丑
,
加侍中中书监刘放
、
侍中中书令孙贵为左右光禄大夫
。
丙戌
,
丙寅
,
诏令狱官觅平冤枉
,
理出轻微
。
(卷四P I
19 )
按是月辛已朔
,
无乙丑
、
丙寅
。
且乙丑
、
丙寅间不
得有
“
丙戌
”,
失序
。
16
、(正始二年)六月辛丑,
退
。
己卯
,
以征东将军
王凌为车骑将军
。(卷四
P I
19 )
按是月癸酉朔
.
辛丑不得在己卯前
.
失序
。“
己
卯
”殿本作“
己酉
”
,
是月无己酉
。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