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2
一封。许枚拿右书信来见哀绍,并献计曰:“曹操屯军官渡,与我相持已久,
许吕必空虚。若分一军星夜掩袭许昌,则许昌可拔,而卿操可擒也。今操
粮草已尽,正可乘此机会,两路击之。 ’ ,哀绍曰:“曹操诡计多端,此书乃
诱敌之计也。由于哀绍的判断失误,失去了消灭操的最佳时机,从而也就
失去了战局的主动权,反而被曹操占得先手,乌巢粮仓被烧,七十力大军
顷刻之问便十崩瓦解了。
由此可见,机会是十分重要的,一旦失去,便不会再来。不管以后多
么努力,也无法挽回失败的命运。小说中的诸葛亮就是这样的典型人物。
作者一生动描绘了诸葛亮七次试图统一中原匡复汉室的北伐战争。在
这七次北伐战争中,有一次天赐良机,但由于诸葛亮去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这次机会就在他的眼皮底下悄然消失了,并使以后的战局朝右小利于他的
力一向发展,不幸英年旱逝,致使后人‘借战沦中路,怨者一为悲伤” 。
究竟是一次什么机会具有如此的重要性而被诸葛壳疏忽了?这次机会
就是街亭之战!
街亭之战的结果是以川军的失败而结束了诸葛壳的第一次北伐。 但是,
关于街亭失守的原囚却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罪在马逻。由于马谡刚腹自
用, 不听诸葛承相的 “下寨必当要道之处’ , 的告诫, 又不听副手王平之言,
而是把兵屯于山上,还认为“凭高视下,势如破竹” ,结果被司马懿团团围
住,惨遭失败。另一种则认为是诸葛壳用人不当。先帝刘备在白帝城临终
时曾对诸葛壳亮及马谡。诸葛亮认为“此人亦当世之英才也’ , 。刘备则曰:
“不然。
联观此人,台一过其实,不可大用。承相宜深察之。但在南征孟获和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