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1
波谲云诡,神来之笔—《草船借箭》赏析
沈伯俊
“草船借箭”(《三国演义》第 46 回)是紧接“蒋干中计”之后的又
一个精彩的斗智故事。
历史上并无诸葛亮用计“借箭”的史实。与这个故事略有瓜葛的记载
见于《三国志·吴书 ·吴主传》注引《魏略》,说建安十八年(213 年)
孙权与曹操相持于濡须,孙权乘大船去观察曹军营寨,曹操下令乱箭射之;
船的一面受了许多箭,偏重将覆,孙权沉着应付,命令将船掉头,让另一
面受箭,等“箭均船平,乃还”。这只是被动的“受箭”,而不是主动的
“借箭”。在元代的《三国志平话》中,周瑜挂帅出兵后,与曹操在江上
打话, 曹军放箭, 周瑜让船接满箭支而回。 但这也只是随机应变的 “接箭” ,
同样不是有计划的“借箭”。由此可见,“草船借箭”完全是《三国演义》
的一段杰出创造。作者对事件的主角、时间、地点、 原因、过程都进行了
根本性的改造,把它纳入“斗智”的范畴,从而写出了这一脍炙人口的 篇
章。
《演义》第 45 回末尾,在写毕蒋干中计,导致曹操误杀蔡瑁、张允之
后,笔锋一转,写因计谋奏效而大喜的周瑜叫鲁肃去试探诸葛亮是否识破
自己的妙计。这样,小说的情节发展如同行云流水,自然地由敌对双方的
斗智转入了同盟者之间的斗智。
第 46 回一开始,诸葛亮果然识破了周瑜之计,一见鲁肃之面便表示应
该“与都督贺喜”。 周瑜早就担心“此人见识胜吾十倍,今不除之,后必
为我国之祸”,这一来更是大惊道:“此人决不可留!吾决意斩之!”小说的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