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大学 学报 (
社 科f
&)
2
0
0
5年第 6期
三国史 新论
汉 末 三
国 的游 学
卫永锋
摘
要 :
汉 末三国 ,
政局动荡 ,
战乱频繁 ,
然向学之人仍 为学 而东奔西 走 。本文对此期 的游学情 况加 以探讨 ,
论
述 了游学者 的概况 ,
介绍了各地为发展文化而有 计划地组织 人员 游学的情 况 ,
并 探讨 了游 学大潮 中出现为名 利奔
波 的现象和 由此形成 的社会 弊端 ,
对游学者 的 目的地进行了分析 ,
指出了游学对 中国社会产生 的影响 。
关键词 :
汉 末三国 ;
游学 ;
郑玄 ;
邴原
中图分类号 :
K
2
3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4
~3
4
2
(
2
0
0
5
)
o
6
一l
8
—o
5
游 学 于我 国发 端 极 早 。汉 代 以前 ,
纸 张 尚未 发
明,
书籍未能普及 ,
文化 只是少数人的特权 ,
为学得
文化,
人们不得不到外地求 学;
而学问渊博 者 ,
为传
播文化 ,
或开堂授徒 ,
或周游 天下。春秋 战国时 ,
诸
子 广 收徒 众 ,
周 游 列 国 ,
争 为 王 者 师 ,
推 广 自己 的 治
国平 天下 之术 ,
成 为 我 国文 化 史 上 一 道 亮 丽 的风 景
线 。至 汉末三 国 ,
游学仍 风靡 不 已 ,
本 文 即 对 此期 的
游 学情 况略加 探讨 。
对于中国的士大夫们来说 ,
“
其为学也 ,
则从师
受经 ,
或游 学 京 师 ,
受业 于太 学 之 博 士 。其 为人 也 ,
则 以孝友 礼法见 称 于宗族 乡里 。然 后 州郡 牧守 京 师
公卿 加 以征辟 ,
终致 通显 。故 其 学 为 儒家 之 学 ,
其 行
自
必合儒家之道德标准 ,
即仁孝廉让等是。
”
①汉末
三 国 ,
尽 管 国家 政 局 不稳 ,
很 多人 仍 自觉 的 ,
有 目的
的追求 学 问 ,
汉末 大 儒 卢植 就 曾 千 里 迢 迢 从 涿 郡 到
扶风 ,
拜马融为师。马融经常“
列女倡歌舞 于前”
,
而
卢植 “
侍讲 积 年 ,
未 尝 转 眄 ”
,
学 习 非 常 专 心 ,
赢 得 了
马融 的尊敬 。② 而 卢 植 在 家 乡 讲 学 时 ,
在 汉 末 三 国
叱 咤风 云的刘 备 、
公孙 瓒 等人 幼年 也 曾随他 学 习 。
汉末三 国 游 学 者 中最 著 名 的 当数 郑 玄 、
邴 原 等
人 。
郑玄是 在不 断 的游 学 中成 长 为 一 代大 儒 的。他
先在地 方官 学 学 习 ,
因不 愿 仅 成 为 一 名 地 方 上 的 小
官吏 ,
他 又到 京 师 太 学 受 业 ,
先 后 向第 五 元 先 ,
张恭
祖等 人 学 经 。 直 到 中 原 地 区 再 没 有 人 教 授 得 了 自
己 ,
郑玄就 西行 人关 ,
到扶 风 马融 处继 续 深 造 。三年
之后 ,
郑玄 向马融辞别。马融 向门人感 叹说 :
“
郑生
今去 ,
事道 东 矣 。
”
③
《
三国志 ·
魏 书》
卷 十一 《
邴原传》
裴 注引《
原别
传》
详细记载了邴原的事迹。邴原 十一岁丧父成 为
孤儿 。 因家 中贫 困 ,
虽 临近 处 就有 书 舍 ,
邴 原 却 无 钱
就读。老师看他有志读书 ,
就免费教授。长大后 ,
邴
原远 出游 学 ,
“
单步 负笈 ,
苦 身 持力 ,
”
处 处 拜 师 苦读 ,
“
至陈留则 师韩 子助 (
韩卓 )
,
颍川 则宗 陈 仲 弓(
陈
窟)
,
汝南则 交范孟博 (
范滂)
,
涿郡则 亲卢子斡 (
卢
植 )
”
,
终成 大器 。返 回家乡 后 ,
邴原 “
讲 述 礼 乐 ,
吟咏
诗书 ,
门徒数百 ,
服道数十。
”
当时“
郑玄博学洽闻,
注
解典籍 ,
故儒雅 之士集焉 。
”
而邴原则“
高远清 白,
颐
志澹泊 ,
口无择言 ,
身无择行 ,
故英伟之士 向焉。是
时海 内清议 ,
云 青州 有 邴 、
郑 之 学 。
”
邴原 游 学期 间极
为刻苦 。原 本 酒量极 好 的他 ,
因酒 “
荒思 废 业 ”
,
游 学
时断然戒酒 ,
竟然 “
八九年间 ,
酒不向 口”
,
直到学业
有 成 ,
才重新 开戒 。
汉末 三 国很 多有 名 望 的 士 大夫 ,
都 曾有 游 学 的
经历 ,
如曹魏之华歆、
管宁;
蜀汉之诸葛亮 、
尹默 ;
孙
吴之张毂、
诸葛瑾 、
土燮等。
《
三国志 ·
魏书》
卷十三《
华歆传》
斐注引《
魏略》
:
作者简介 :
卫永锋 (
1
9
7
6
一 )
,
成都武 侯祠博物馆 ,
馆 员 ,
历史 学硕 士 。
·
1
8
·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