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 阳 师 专 学报
(社 会 科 学
)
9
1
9
8
年 第
4
期
(总 第 9
3
期
)
《 赤 壁 怀 古 》 中 的 周 郎 形 象
廖
化
津
故 垒 西 边
,
人 道 是
:
三 国 周郎 赤 壁
。
优 石 穿 空
,
惊 涛 拍岸
,
卷起 千堆 雪
。
江 山如 画
,
一 时 多少 豪杰 !
遥 想 公瑾 当年
,
小 乔 初 嫁 了
,
雄姿 英 发
。
刃扇
纶 巾
,
谈 笑 间
,
播 槽 灰 飞 烟 灭
。
《念奴 娇
· 赤壁怀 古 》
词
,
是 苏轼 的千 古 绝唱
。
开 头写 出 的是这 一名 作 的上 闽后半
和 下 闽前 半
,
这是 赤壁 词 的主体 部分
。
赤壁 词 的主 体部 分描 绘 了 一幅 历史 画卷
,
即
“ 赤
壁 之战
” 的 图景
。 诗人 苏轼 用
“如 画
” 的江 山
,
衬 托 出赤壁 之战 中的英 雄 人物
。
其 中
,
周 郎的 形象 特别 闪烁 着 耀 眼的光 辉
。
赤壁 之 战
,
是 大 家 熟 悉的
。
那是 一场 决定 历史 进程 的惊天 动地 的 战争
。 在 赤 壁 的
战场
,
真是
“ 一 时多少 豪 杰
”
!
其 中的主要 人物
,
就 是东 吴周 瑜
。 但是
,
赤壁词 中的主
人 公周 郎
,
是个文 学 形象
,
不 等 于东 吴周瑜 这个 历史人物
。
周 郎
,
是在 周瑜 这 历史人 物
的基 础 上理 想 化了 的英雄 人 物
,
正如 《三 国演 义 》中
“
一七实三 虚
” 的人 物 一样
。 不可 用
胶 柱 的观 点
,
将周瑜 与周 郎 等 同起来
。
周 郎这 个 人物 形象
,
符 合 历史 上 周瑜 的基本 情况
。
“ 周 郎
”
,
本是 周瑜 的美 称 ( 郎
是 青 年男 子 的美称 )
。
《
三 国志
· 周瑜 传 》说
:
“建 安三 年
,
孙 策亲 自迎瑜
,
瑜 时
年 二 十四
,
吴 中皆呼为周 郎
。
”
“ 雄 姿英发
”
,
是周 瑜 的真实 风貌
、 个 性特 征
。
《三 国
志
· 周 瑜传 》说
:
“ 瑜长壮 有 风貌
。
”
《三 国志
· 吕蒙传 》
说
:
“ 公雀 雄 烈
,
胆 略 兼
人
。
( 吕蒙 ) 次于 公瑾
,
但言 议 英发不 及之 耳
。
”
《江表 传 》也说
:
“ 周 公瑾英俊
异 才
。
” 而 赤壁 之战的胜 利
,
周瑜 的确 是起 了 主 要作 用 的
。 这 一点 为时 人所 公认
,
诸葛
瑾
、 步 鹭联 名上 疏 吴主说
:
“故 将 军周 瑜
,
衔命 出征
,
身 当矢 石
,
尽节 用命
,
视 死
如 归
,
故能 摧曹 操 于乌林 ( 在 赤壁 对岸 )
,
扬 国威德
,
华 夏是震
。
”
( 《周 瑜传 》
)
连 他 的对 手 曹操 也说
:
“赤壁 之役
,
横使 周 瑜虚 获此 名
。
”
( 《江 表传 》 ) 这一 点
也 是史 家所 承认 的
。 因此
, 周 郎这 个 人物 形象
,
诗 人苏轼是在 历史 事实 的基 础 上塑造 的
。
但 是
,
赤壁 词 中 的主 人公周 郎这 个人 物 形象
,
并不 等于 周 瑜这个 历史 人 物
。 诗人 显
然 还运 用 了 虚构
、
想像
、 概 括
、 夸 张等艺 术手 法 来塑造 周 郎的 形象
,
使 之成 为一个 比 周
瑜这 个历 史 人物 更 高
、
更完 美 的典型 形象
。 有 人说
:
“ 在这 首词 里
,
词人 写 的是实 实 在
在 的江 山
,
实实 在在 的 人物
,
实 实在 在 的生 活
。
” ①类 似这 种说 法 的很多
。 其 实 不 尽
然
。
周 郎是 个文 学 形象
,
并 不 等于 周 瑜这个
“ 实实 在在
” 的历史人物
。
,
’
,
卜乔初 嫁 了
。
”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