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 无所不得
”
,
达到
“ 使古 人事辞从吾 心 手
”
( 《蜀中名胜记序 》) 的批书 目的
。
关于钟本的读法
,
我们从第十八 回总评中可窥其一 二
:
“观郭嘉所论袁绍十败
,
曹操十
胜
,
人能一 一 自
检其身
,
去绍之败
,
集操 之胜
,
则一 生举动有胜 无败 矣
。 若止在袁
、 曹身上
比 较
,
是代鬼作生活 也
。 读 《三 国志 》者
,
当作如是观
。
” 它表现 出竟陵 学派注重文学作 品
的现实价值和指导 功能
。
同时
,
以锋利的语言
,
揭示了 复古的危害
,
论证 了古为 今 用 的 重
要
,
从 而显 示其进步的文学思想
。
通观钟批全本
,
它具有减否人物
,
品评史事
,
而基本上不涉文 字的特 点
。 批语 表现出鲜
明的倾 向性
,
始终坚持
“尊 刘贬曹
”
、
以蜀汉 为正统
,
而不唯成败论英雄的观 点
。
因为他 认
定
:
“ 西蜀强不如魏
,
富不 如吴
,
而君 臣之 义凛凛不失
,
此蜀汉所 以为正
了统 与
”
若
第1 1
3 回
回末总评 )
。
显然
。其观点与罗贯 中著书意图是一 致的
,
也是为广大群众所乐 于 接 受 的
。 在
这一 正统观的指导下
,
他为蜀汉政权
” 创业如彼
,
结局如此
,
千载英雄
,
一 旦扫地
” 而 叹 息
不 已 ;
对这种 正不敌邪 的历史结局
,
表现 出强烈的不甘之情
。 在评价刘陶
、 陈耽之死时
,
他
发挥道
:
“人有死重泰 山者
,
非 以其能死也
,
以其死 而不死 也
”
。 可 见
,
钟批 《三 国 》所褒
扬的正是这种
“死重泰 山
” 的人生观和精神不死 的民族气魄
。 如果结合晚 明社会显露 的种种
征兆
,
来反 思汉 末动乱的历史
,
不是很能发人深 思 么 ?
因此
,
钟本正好成为沟通古今 之 间因
果联 系 的桥梁
,
有着深刻 的现实意义 和可 贵的思想价值
。
如前所述
, 钟惺继李 赞而出
,
钟本承 蛰本 而来
,
两者在 总体上是 一 脉相通的
。
由于钟本
意在覆盖 蛰本
,
自有许 多与赞本一致之处
, 其 中 自
然包 括对蛰本若玉批语的袭用
,
如钟本 的
“三 国全评
” 就显然是 赞本 第八十回总评 的翻版
,
从 中体 现出两者文艺观 的一致方面 ;
而第
九十六 回总评
,
又都从费杯谈 辞中引 申出
“ 做人极 忌周 旋事务
,
俯仰他人面孔 以为荣辱
” 的
生活准则
,
表现 了我 国正直知识 分子 的美德
。
当然
,
在 某些 消极 方面
,
也有一
、
二 相 似 认
识
,
如 第七十 七总评
,
对关 羽遇害一事
,
都用了宿命论 的观点加 以归纳
,
得 出
“ 世上因果
,
着着不差
,
即忠义如云 长
,
亦不 能免也
” 的糊涂结论 ;
而在后 一 回华陀医书遭焚 的描写 中
,
又对狱卒妻及其
“纵然 学得与 华陀一般神妙
,
只落 得死 于牢 中
” 的焚 书理 由妄加赞美
,
一个
称其为
“ 至 言
”
,
一个 呼之为
“妙 人
”
,
从中流露 出他 们意识中共 同潜存的无知甘愚的落 后
方面
。 但是
,
这并非主 流
,
我们 断不可 因此便如某版本 学家那样
,
以轻纵之 笔
,
对钟本作 出
“ 内容文字
,
与李卓吾评本 略同
” 的错误判决
。 细读钟批
,
可 以发现它 自有其独胜 之处
,
有
其鲜明倾 向
,
在若干重 要方面 优于 蛰批
。 集其可观者
,
大致有 四
:
其一
,
钟批有很强 的现实性
,
特别是对于晚 明社会贿赔公行 的弊病 多有指摘
。
批评家怀着愤慨之情
,
在书 中张让结蜡何苗
、 监 邮作威 索贿
、
刘备
“ 听候 日久
,
不得除
授
” 等几 段描 写后
,
分别批 下
“ 小人善为黄缘
”
、
“ 说尽古今骗 局
” 和
“ 从 来事要人情
,
何
怪今 日
” 等语
,
而赞批仅在其 中一处写有
“ 真话
” 二字
,
另两处则不著一 字
。 可 见
,
钟批 之
敏锐与锋利
,
他善于捕捉诸如笼罩在人与人之间 的丑恶金钱关系 的描写
,
发掘其 中包含 的普
遍意义
,
让人凭古察今
,
对它 的谬种流传
、 延绵不绝
,
产生 强烈 的厌恶之 情
。 这种对黑 暗现
实的征伐之笔
,
较之赞批尤胜一 筹
。
钟批 的现实性还表现在它善于 从正
、 反 两个方面总结历史 的经验教训
,
揭示其 中的规 律
并 把它上升到 一定的理论高度上 去
。
比如对十八 路诸侯解体 一事
,
总 结为
“ 大凡 谋事者
,
动
大众
,
必要 同心 协力
”
;
对杨修 因
“ 小才
”
“ 太露
” 而
“ 贾祸
”
,
终为曹操忌杀一 事
,
又 总
结为
“凡成大 事者
,
必有 大智
”
。 这些评 语为后 人归纳 了一条谋 事使成 的规律
,
那就是 记取
诸侯血 主和杨修们失败 的教训
,
懂 得只有善于 运
“ 大智
”
、
主
“ 同心
”
,
才 能实现 预 期 目的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