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东杜会科学 ( 双 月刊 )
2 0 8 0 年 第6 期 ( 总 第一6 期 )
三
国
时
期
校
事
考
论
哀
刚
校事
,
是三 国时魏
、 吴设置 的 一个重 要
而 又特 殊的职 官
,
在当 时政坛 上具 有重 要而
又极其微妙的地 位
。
水文试 图对 此职 官作一
些考 论
,
以 求教于 同行方 家
。
校事官
,
历 代 政典和正史 职官 志 皆 不
载
。 杨晨《
三 国会要》
职官部分 亦 未加辑录
。
可见
,
在旧 史 家和 当时人 眼里
,
校 事 乃 是
不入 流的 职官
。
校事 官
,
前代不见
,
后代亦 不见
,
唯见
于 曹魏和孙 吴两朝
。 校事 又称 校 官
、 校
曹
、 典校
,
或典校郎
、 校事吏
。 其
全 称为
“ 典校诸官府 及 州郡 文书
”
事
。 关
于校事官的性质
,
《资 治通鉴 》
卷 7
5 魏嘉平
四 年四 月胡三 省注云
:
吴 主权置校 官
,
典校诸府 及 州郡 文
书
,
专任 以 为耳 目
。
我 们知道
,
耳 目之官即监 察官
。
“ 权置
”
,
即非 常时期的 临 时措置
。
“ 专 任
”
,
即专 门
委任
。
根据胡 三省 的注释 理解
:
校官
,
说得
明 白一 点
,
即是
“特 务
”
。
《太平 御览 》
卷
2 4
1 引 《魏 略 》
云
:
校事 官
,
始太 祖 ( 曹操 )
欲 广 耳
目
,
使卢 洪
、
赵达 二人 主刺举
。
卢 洪
、
赵达 作为 曹操的耳 目
,
“ 主刺举
”
,
实 际上正 是两个 著名 的特 务
。
校 事设置 的 时 阿
,
旧史 没有 明文记 载
,
但魏
、
昊建 国 之前
,
曹 操和 孙权霸府 都 已设
置 了校事官应 是没有问题的
。
《三 国志
· 魏
书 》
卷 2
4
( 高 柔传 》载
:
时置校 事卢 洪
、
赵达 等
,
使 察 群
下
。 柔 谏 曰
:
“ 设官分 职
,
各 有所 司
。
今置校事
,
既 非居 上信 下 之 旨
,
又 达等
数 以憎爱擅作威福
,
宜检 治之
”
。 太 祖
( 曹操 ) 曰
:
“ 卿知达 等
,
恐 不 如 吾
也
,
妥 能刺举 而 办众事
,
使贤人 君子 为
之
,
则 不达 也
。
昔叔 孙通 用群盗
,
良有
以也
” 。
曹操振 振有词 地解 释非常 时期 任用身同
“ 群
盗
” 的卑鄙 小人 来刺察
“贤人 君 子
” 的 道
理
,
我们从中可 以体察 曹操 当时 的 良 苦 用
心
,
也 得知校 事乃 形 同奴才 的卑 官 小 职
。
《太平 御览 》卷Zt
l
引 《
魏略 》有所 谓
“ 抚
军 都尉
,
秩 比二千石
,
本校事 之 官
” 的 记
载
,
其所说 既是 以后 的事
,
且抚 军都尉与校
事官 到底 有多 大 的关 系
, 也颇 值得 怀疑
。 实 际
上
,
校 事 不 可能和 秩 比二千石 的 大官攀 比
。
在当 时大 巨 眼里
,
由于 位低秩浅
,
校事 不过
是
“ 区 区小 吏
”
,
不 入士 流
。
但是
,
校 事 小吏 的权力却非 常大
。
当时
曹 操 军 中为 之语 日 :
“ 不畏 曹 公
,
但 畏 卢
洪
,
卢洪 尚可
,
赵达杀 我
”
。
广大将士 上
上 下下 在校事 面前 无不胆 颤心惊
。 校 事完 全
听命于 已是 实 际 上的 皇帝 的曹 操的命 令
,
而
不受傀 儡汉 献帝形 同虚设 的御史 台管辖
,
是
曹操 得心应 手的 工具
。
我们 知道
,
自秦汉 以
来
,
朝廷御 史 监察官 系统 已 日臻 完善
,
上 自
御史 大夫
, 下至 十三部 州刺 史
, 以及郡 督邮
、
县廷椽
,
形成了一个严密 的监察网
。 而校事
6
,
8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