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海师 范 大学学报1 9 8 9 年 第 4 期
英 雄
的 颂 曲
豪 杰 的 悲 歌
一一《三 国演 义》
、
《水浒传》比较研 究之 一
陈 年 希
《三国演义 》和 《 水浒 传 》
,
是我国古代章回
说部的两大
“ 奇书
”
。 这两部杰 作
,
都有其历 史原
型
,
又都经历过 民间艺术的长期加工
,
最后 完成于
文 人作家之手
。 它们 出现在同一时代
,
并为文 坛双
星而 同耀后世
。 人们 常把它们并提
,
却 很少将它们
放在一起 比较研 究
。 李实卫
,
这两 部小说 之间
,
有
着许多密切相关的研 究课 题
。 诸如
:
两书 的作者 是
否都 是罗贯 中? 它们 问世时 间谁 先谁后? 主 要倾向
是否都 是
“ 为市井细 民写心
” 或者
“ 颂扬忠义
”
?
如 此等等
。 探索这些课题
,
运用 比较的方法去 综合
研 究这 两部作品
,
应 当说是一条可 行的途径
。 现仅
就 管见所及
,
试 从人物 形 象 出 发
,
将 《三国 》和
《水浒 》作一初步的 比 较
,
以探 求它们在思想 内容
方面的 异同
。
一
、
乱世英雄和绿林豪杰
文 学是 人学
,
塑 造人物 形象是小说 创 作 的 主
旨
。 概 观 《三国 》和 《水浒 》
,
我们 不难 看出
,
前
者塑 造的 是图王霸 业的乱世英 雄
,
后者刻划的是替
天行道的 绿林豪侠
。 讴歌英 雄豪杰
,
是这两 部小说
的共 同基点
。
问题是
,
在以 往的研究 中
,
探讨 作品中英雄豪
杰的 阶级属性
,
成 为一 个热 门的课 题
,
不 同 的 意
见
,
激 烈的 争论
,
往往 由此而生
。 如果说
,
把 《 三
国 》英 雄划 归于 地 主阶级营垒的看法
,
人们对之还
比较一致的话
,
那么
,
对梁 山好 汉的 阶 级 归 属 问
题
,
争论就激烈 了
。 有人说是起义 的农 民英雄
,
有
人说是地主阶级 内部的忠义 之士
,
也有人说是
“ 为
市井细 民写 心
” 的绿 林豪侠
,
众 说纷纭
,
莫 衷 一
是
。 平心而论
,
各家之说
,
都有某些可取 之处
,
然
而
,
也正如 他们在相互论争 中所指 出的那样
,
又各
有 其明显的片面性
。 其 症结
,
我以 为在 于过去我们
的研究 眼光
,
过于集 中在艺术形 象与社会现实的关
系上
,
而对联 系作品 与生活 的董要中介环节一 一创
作主体作家
,
特别是作家的审美心理重视不够
,
研
究不深
。 文 学固然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
但社会生活
不能 直接进入文 学作品而成为艺术典型
,
必须经过
创 作主体作家主观的审美意识的能动作用
,
特别是
审美理 想的表 达
,
才能塑造出真正的艺术典型
。 在
我看来
,
《三 国 》
、
《水浒 》 中的那 些英雄 豪杰
,
从本质上来说
,
并无二 样
,
他们 都是数 百 年 来创
作
、
加 工
、 整理这两 部小说 的无数个 民间 艺人
、 书
会才 人和罗贯中
、 施耐 庵他们的审美理 想的表达
。
他们 的审美理想
,
与 其说是表 达了 市 民 的 思 想 意
识
,
或者 说是占统治地 位的封建地主阶级 的思想 感
情
,
不如说反映了 那个时代中 国人共同的 民族审美
心理
。
正 如丹纳在 他的
《 ( 英国文学史
》序
》 中所 说
的那样
:
“如果一部文 学
作 品内
容丰富
,
并且 人们
知 道如 何去 解释它
,
那么我们 在这 作品 中 所 找 到
的
,
会是一种人的心理
,
时常也就是一个时代的心
理
,
有时更是一种种 族的心理
”
。 换句话说
,
《三
国 》
、
《水浒 》中的英雄豪 杰
,
已不 属 于某一个阶
级或阶层
,
而是那个时代 民族 审美心理的 凝聚物
,
是体现了 民族之 魂的史诗式的英雄
。 这是 因为
:
第一
,
从创 作过程来看
,
《三国 》和 《水浒 》
都属 于
“ 世代累积型
” 的作 品
,
它们 出自于 众人之
手
。 参与创 作的各式人等
,
虽然 由于 职业
、 身分
、
以及文化 素养等 等的 不 同
,
审美心理上 存 在 着 差
异
,
但是
,
作为同一 民族 的人
,
每一个 人的审美心
理的深层
,
无不 积淀着 民族 审美的集 体意 识
。 这种
民族审美心理集 体意识
,
通过各种 途径投射到 作品
中
,
经过 历代人的 求同存异
,
这两部小说 已经 不是
某一个作 家或某一阶级 的审美心理 产物 了
,
而成 为
民族审美心理 的凝 聚物
。
当然
,
作家个人 独立 创作
的优秀作品
,
也 往往表现了 民族的 审美 心 理
。
不
过
,
我以 为
,
在这方面
,
“世代 累积型
” 的优秀作
品 往 往表现得更明显
。 值得一提的是
,
“ 市民说
”
之所 以独树一帜
,
是因为这 些研究者 注意研究 了创
作主 体的审美心理
。 可惜 的是
,
他们 的目光 仅仅落
6
10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