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酉师大学报 ( 社会科 学版 )
1
9
9
0 年 第
4
期
鲁 迅
评 《三 国 演 义 》探 考
徐
涛
长篇 历史小 说 《三 国演 义 》
在 中 国 文 学 史 上的 祟 高地位 是不容 否定 的
。 在
“ 四大
奇 书
” 之中
,
《三 国演义 》总的成就 虽然 远不及 《红楼 梦 》
,
但 它仍 不失 为 我国古典 长
篇 历史小 说的杰 出代 表
。
这 部小说不 仅集 中 了古 代
“ 讲史
” 小说 的优 长
,
而 且 把虚 ( 虚
构 ) 二
关 ( 历史 ) 相兼 的历史 小说 的创作
,
推 向 了一 个新 阶段
。
可是
,
这部 文 学巨著 却 几 度遭 到人 为 的 贬 斥
,
被冷落
、 受批 判
、 遭 误解
,
其
“文
命
” 一直 不佳
。
一 般人 考检 《三国演 义 》升沉褒 贬
,
多半只 从 时潮上找 原 因
。
当然
,
也
有不少人 从文 本 角度 去重 新审 视作 品的 价值
,
还有 的 从社会 功 利学 角度 探讨其存 在 的现
实 意义
,
却很少 有人从 批评史 角度去 寻根 溯源
。
因此
,
多少 年来 有关 《三 国演 义 》的研
究与评价 一直在 政 治时潮 的 波峰 浪谷 之 中徘徊
,
难 有突破性 进展
。
我认 为
,
近 六十年 来
,
有关 《三 国演 义 》的研究 与评 价
,
在很 大程度
_ L 受 到鲁 迅观
点 的影响
一
与束缚
。
虽然
,
许 多人早 已发 现 鲁迅 对 《三 国演 义 》评价 不高
,
也 曾私 下揣度
其中 的奥秘
,
而 在公开 的 观 点上 一般都 不敢越 雷 池 一步
。 窃以 为
,
为 开创 《三国演 义 》
研 究 的新 局面
,
必须重 新审视 鲁 迅对
“三 国演 义 》的评 价
。
一
、
《三 国漪义 》的 评价 与 .
迅的 《中国小 说史略 》
“ 五四
” 以 来
,
为中 国小 说写 史的 第一人 是 鲁迅
。
他写 的 《中 国小 说 史略 》改 变 了
“中国之 小说 自来 无 史
”
的局 面
,
结束 了小 说 批评 的
“语 录 体
” 的散漫状 态
,
使 之成 为
中 国小 说 史研究 的奠 基之作
。
为写 这部 小说史
,
鲁 迅耗费 了他的好 几年时 间
,
运 用 了他
十 数年 的资料 储备
。
这部著 作充 分体现 了 他对中 国古典 小说的精 湛研 究和深邃 的 修养
。
自鲁迅 《中国 小说史 略 》间世 以 后
,
几 乎影 响 了此 后整 个中 国文 学 史的 编纂
。
时至
今 日
,
文 学史 家在 下笔作 出结论 之 前
,
不得 不再 三考 析鲁迅 先生 的 有关 观点与 结论
。 或
作 为 自己 立论 的根据
,
或订 补充 实
,
稍作发 挥
,
少 有置 鲁迅 观点 于 不顾 的
。
六 十年来 他
缤 密的 史 笔享誉 文坛
,
成 为权 威 性的 中 国小 说史学术 著作 石
但 是
,
由于 历史条 件和主 观认 识的 局限
,
当 时有些资料 又极 不易 得
,
因而 一部 大书
在分体与 局 部方面 自难 免存在不 周 全与琉漏 之 处
。
据 我所知
,
仅 赵景 深 的 《关于 ( 中国
小 说 史略 > 》
一 文
,
所举 的 《史略 》的疏漏 就 有十八 处之 多
,
马 廉翻 译 《 清 平 山 堂 话
本 》的贡 献
, 郑振铎考 证 《四 游 记 》中 的 《西游记 》
是 吴 承恩 《西游记 》的摘 录等
, 都被
鲁迅先生认 为是
“精确 的论文
”
,
“可 以订 正 拙著第 十六篇 所说的 ”
。 既 然如此
, 在中国
古典小 说范 围 内
,
如 果 丧们根 据 可靠 材料 的研究
,
在 某 些方 面得出 了与 《史 略 》并不完
全 ` 致 的观点
,
我认 为应 当着作正常现象
。
无庸 讳言
,
鲁迅 先 生对 《三 国演 义 》的 总体评价 不高
,
基本 上未作 全面性 肯定
,
这
一 3
一
0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