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小
。
以 此 大 者为 兄
, 小者 为弟
。
宰 白 马祭 天
, 杀 乌牛祭 地
。
不 求 同 日 生
, 只 愿 同 日
死
。
三 人 同行 同坐 同眠
, 誓 为 兄 弟
。
这就 是
“ 市井细 民
” 所要 的
“ 义气
” , 它其实只是一个没有任何实质 内容的空 壳
。 至 于 说刘关张
发誓要
“ 同心协 力
, 救困扶危
, 上 报 国家
, 下安 黎庶
” , 这是 到 了明弘治年间黄正 甫刊 本中才有
的
。 赋予
“ 义
” 这样 的 内容
, 很可能是 出 于该 书的整 理 写 定者之手
。 可 以说
, 到 了 明弘 治年间
《
三 国演 义》
成书 以后
, 这种
“ 结义
” 已不仅仅是表达
“ 市井细 民
” 的思想愿望 了
。
在
“ 市井细 民
” 的 生活 中
, 经 常可 以看到这种
“ 结 义
” 的事
。 但这种
“ 结义
” 也往往 因为 利益
之 争到后 来闹出背信弃义 甚至 互相火拼的结局来
。 这正 如冯 梦龙在他所编的小说 ( 吴 保安弃
家赎友》
中引用 的一首诗中所说的那样
:
古 人 结 交唯 结心
, 今人 结交唯 结 面
。
结 心可 以 同生 死
, 结 面 哪堪共 贫贱
。 九 衙鞍
马 日 纷纭
, 追 攀送 竭无 晨昏
。 座 中慷慨 出 妻 子
, 酒边拜 舞 犹 兄 弟
。
一 关微 利 已 交 恶
,
况 复大 难肯相 亲?
因此之故
, 人 们在 痛斥那些势利之交的 同时
, 更渴望 人与人之 间能够建立起一种无论在任何艰
难困苦
、威逼利 诱之下都决不 背信弃义 的 牢 固的关系
。 人 们虚构 出刘 关张之
“ 结 义
” 这一故事
,
正 是出于这一 愿望
。
当然
, 在《
三 国志 》
中
, 确曾提到刘关张情 同手足 的关系
。 如 《
蜀志
·
卷 六》
云
:
“ 先主与二 人寝则 同床
, 恩 若 兄弟
” , 关羽 于
“ 稠 人广 座侍立 终 日
, 随先 主 周 旋
, 不 避艰 险
”
。
同卷中
, 写 到张 飞
“ 与关羽俱事先主
, 羽 年长数 岁
, 飞 兄 事之
”
。 但是
, 我 们从三 人的 传记 中
, 所
能看到 表现 三 人之 间的
“义 气
” 的事
, 实则 只有两 件
。 其一 是关羽 守小沛 为操所擒后
, 不 为利诱
所动
,
“ 尽封其所赐
, 拜书告辞而 奔先主 于 袁军
” 。 其二是刘 备因
“ 忿孙权之袭杀 关羽
” 而兴兵 伐
吴
。 但在《
三国演 义》
中
, 刘 关张之
“ 义
” 却被 大加 渲 染
。 先看刘 备
, 这个形 象诚如鲁迅 先 生 所
言
, 是
“ 长厚而似 伪
” ①
。 在书 中
, 他是 个以
“ 内圣
” 求
“ 外王
” 的仁 君形 象
。 作 为 仁君
, 他除 了仁
物爱 民之外
, 始 终都是把
“ 义
” 作 为至高无尚的行动准 则 的
。
当夺得 益 州之后
, 君 臣奏请他 即帝
位
, 他却斥 之 曰
:
“ 卿等欲陷孤 为不忠不 义之 人也
。 ” 如果说
, 这种描写还有其
“ 似 伪
”之处
, 那 么
,
刘 备因关羽之 死
, 为 兄弟之
“ 义
” 而兴兵 伐吴
, 却写 得极其感人
。
当刘备 听到关羽 的死讯
, 便大
叫一声
, 昏绝于 地
。 哭道
:
“ 吾 与 云 长
, 誓 同 生 死
, 彼 若有失
, 孤 岂能 独 生 ?
” “ 孤 岂能 独 享富贵
乎 ?
” 因关羽 之死
, 刘 备竟至
“ 一 日哭绝三次
, 三 日水浆不进
。
只是 痛哭
, 泪 湿 衣 襟
, 斑斑 成血
。
招魂祭奠
, 号 哭 终 日
” 。
他泪尽 血枯之际
, 仰天 叹 息
:
“云 长 与弟 犹 一体也
, 大 义 尚在
, 岂能忘
也 ?
” 加之张 飞 又遇 害
, 使他更加绝 望
:
“ 二 弟俱亡
, 联安 能独 生 哉?
” 乃决意 兴兵 伐吴
, 为关 羽报
仇
, 对 群 臣的劝 谏置 之不 顾
。 赵 云说
:
“ 汉贼之仇
, 公也 ; 兄弟之 仇
, 私也
。 愿以天下 为重
。 ” 刘备
却说
:
“联不为弟报仇
, 虽 有万里江山
, 何足 为贵 ?
” 秦亦 曰
:
“ 陛下舍万乘之躯而拘小 义
, 古人所
不取也
。 ” 对秦必的劝谏
, 刘备不但不听
, 竟然
“ 叱武士 推出斩之
”
。 很显然
, 刘备伐昊
, 是失去理
智的行为
, 的确是因小义而 舍大 义
。 但伐吴 却是个历 史事实
, 而后 世的
“ 市井细 民
” 恰 恰看重 了
这一 点
。
“ 联 不为弟报仇
, 虽有 万里 江 山
, 何足 为贵?
” 刘备此言
, 正 是实践了三 人结义 时的誓
言
:
“ 不求 同年同 月 同 日生
, 只愿 同年同月 同 日死
, 皇天厚土
, 以鉴此 心
, 背义忘恩
, 天 人 共戮
。 ”
但是
, 不要忘 了
, 除 了刘 备兴兵伐吴这个基本历 史事实外
, 这些细 节全 是后 人 的想 象
。 桃园结
义
、古城聚义 同样都是
“ 市井细民
” 用 自己 的理想来美化
、 颂扬他
, 把刘关张拉到 自 己这个 阶层
里来
。 写 他们结义
、聚 义
, 一辈子无 论富贵穷通都忠 于这个
“ 义
” 。 一部《
三 国演义》
大部分篇幅
“ 演
” 的就是这个
“ 义
”
。
这个
“ 义
” 在关羽身上
, 更是被渲染得无 以复加
。 对于关羽作为
“义士
” 的品格
, 小说借关羽
4 4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