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国演义》所演是“义”而非“忠”
(0 次评价)5698 人阅读0 次下载
被曹操所擒这一 重要关 目 , 借题 发挥 , 大作文章 。 下郑之 败 , 曹操派张 辽劝 其 归降 。 关 羽 乃 约 三事 : 一 , 降汉不 降曹 。 不降曹 , 实无 所谓降 。 因 与刘备设 誓时 , 即 为 “共 扶汉室 ” , 故 称 “ 降汉 帝 ” , 则正 为 申明大义 , 且挫 曹操之 “ 霸气 ” 。 二 , 保义 兄嫂嫂之尊严 。 三 是但知刘 备下落 , “不 管 千里万里 , 便当 辞去 ” 。 事事都是为了 兄弟之义 。 自 此 以后 , 关羽 随 曹操班师 回许 昌 , 曹操欲乱 其 君 臣之 礼 , 使关羽 与两 嫂共处 一室 , 关羽 却 “ 秉烛 立 于 户外 , 自夜达旦 , 毫无倦色 ” 。 到 许 昌 , 曹操 又 故意 将他与甘 、糜两 夫人仅拨一府 , 关羽便将一宅分两院居之 。 此后 , 关羽 因斩颜 良 , 诛 文丑 , 曹操赐 以金银 、美女 、 爵禄 , 关羽俱不为之所动 。 可 以说这都是为了不背桃园誓盟而坚 守 信义 。 五关斩将是为了这个 “ 义 ” , 古城 门外斩蔡 阳 , 仍是为 了 申明这个 “ 义 ” 。 为 了这个 “ 义 ” 字 , 他真正 做到 了 “礼貌不 足以结其心 , 金 帛不 足 以移其志 , 美色 不 足 以 眩其念 ” (李 渔语 ) 。 就 连曹操也不得 不 叹服关公 “ 真义 士 ”也 。 但 是 , 只要 翻一翻《 三 国 志》 , 再看一 看《 三 国 演 义》 , 就 会发 现 , 这个 “ 义 士 ” 的形象同样是 “ 市井细 民 ” 想 象出来的 。 关公之 “ 义 ” 还不 止于此 。 赤壁之 战后 , 关羽 在华 容道上 “ 义释 ” 曹操 , 对此历 来的读者 多有 异议 , 对 关羽 因小义而 失大义 , 大惑不 解 。 陈迩冬 先生 曾有一说 , 以为关羽放 曹操一 条生 路 , 实 是诸葛亮的安排 。 原因是刘 备当时立 足未稳 , 恐杀 了曹操之后 , 东吴会 放 胆 向刘 备进攻 , 后果 将有 不 测 。 此说是也 ? 非也 ? 其实 , 就事件本身而 言 , 并 无 历史根据 , 臆测 也就 没有 意 义 。 在 《 三国 志平话》 中 , 还没有 “ 义释 ” 之 事 。 只云 曹操在华容路 , 被关羽 拦住 , “ 曹公用 美言告 云长 : ` 看操 , 与寿亭侯有恩 。 ’关公 曰 : ` 军师严令 。 ’曹公撞阵 , 却说话间 , 面 生 尘雾 , 使曹公得脱 , 关公 赶数里复回 。 ” 这里说曹操得脱是气数未尽 , 命不 当死 。 到 了黄正 甫刊本《 三 国 志传》 中 , 叙述 已 不 同于 平话 。 写关 羽于 华容路截住曹操去路 之 后 , 操 曰 : “ 五 关斩 将之 时 , 还能记否 ? 古 之 人 , 大丈夫 处世 必 以信义为重 。 将军深明 《 春秋》 , 岂不 知庚公之 斯追子灌孺子 事乎 ? ” “ 云 长 听罢 , 低头不 语 。 曹操引此故事 , 云 长乃 重义 之 人 。 观曹操 皆垂 泪 , 云 长思 旧 日受他之 恩 , 今 岂不动 心 ? 把马头 勒 回 , 把曹军尽放过去 ” 。 这一叙述到 了嘉 靖本中 又有添加 。 嘉靖本 中 , 在关羽 “ 于 是把马 头勒 回 ” 一语之后 , 加上 了 “ 与众军 曰 : ` 四散摆开 。 ’这分明是放曹操 的意 思 ” 。 可 见 , 这 一 情节 , 仍然是为了适应 听众或读者 的愿 望 和要 求 , 逐渐演 出这个 “ 义 ” 字来的 。 这 仍然 是 为 “ 市井细 民 ” 写心 的 。 在他们看来 , 有恩 必报 , 义重 如 山 , 这要 比复兴汉室 重要得多 。 这正 是 “ 市 井细 民 ’ 服恩思 想的反映 。 《 三 国演义》 中的 “ 义 ” , 并不完全是儒家所倡导的 “ 忠义 ” 之 “ 义 ” , 他除了要求人在行动上应 当 有正 义感之外 , 又特重 人与人之 间的情谊和 义 气 。 这正是 当时居 于社会底层 的 人民大众 , 其 中主要 包括生活在都市中的 “ 市井细 民 ” 的社会心 理和 道德观念的反映 。 恩 格斯说 : “ 人 们 自觉 地或不 自 觉 地 , 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 的实际关 系中— 从他们进行生产 和 交 换的经济关 系中 , 吸取 自己 的道德观念 。 ” ② “ 市井细 民 ” 处 在社会底层 , 在各种社会势力 的重 压 之 下 , 处 于屈 辱 的地位 , 他们渴 望能够通过 “ 结义 ” 的方式 团结起来 , 在 “ 义 ” 的旗帜之下 , 使 自己 免 受欺压 , 所以特重 “ 义气 ” 。 在 “ 市井细 民 ” 看来 , “ 义 ” 比 “忠 ” 要重要得多 。 说 “ 忠 ” 那是有资格 参与政治 , 有机会接近最高统治者的官吏们的事 。 “ 市井细民 ” 不得入于 仕途 , 故不 必言 “ 忠 ” 。 这在《 三 国演义 》 中也得到 了充分的反映 。 关羽 与黄 忠长 沙一 战 , 可 说是一个 突 出 “演 义 ” 而 不 “演忠 ” 的例子 。 当时黄忠为长沙太守韩玄部将 , 关羽 来攻 , 黄忠迎战 。 关羽 本欲用 “ 拖 刀计 ” 背 砍赢之 , “见 黄忠被战马前失 , 掀在地下 。 云 长急 回马 , 双 手举 刀 , 大喝 曰 : ` 我饶你性 命! 快换 马来厮杀 ! ” ’这是关 羽光 明磊落 、大义 凛然 处 。 次 日再战 , 黄忠用箭射羽 , “ 忠 想昨 日不杀 之 恩 , 不 忍使射 , 乃 两番虚拽弦响 , 第三箭射他盔缨 ” 。 这哪里是在打仗? 关羽 不杀 黄忠 , 是为 了 “来 5 4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20-03-16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10 21:13 , Processed in 0.48981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