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 大学学 报 ( 社会科学版 )
19 9 2 年 第 1 期
《
三 国 演 义 》 与 中 国 文 化 学 术 讨 论 会
综
述
孟
彦
由 中国 《三 国 演义 》学 会
、 政 协 四 川省 绵 阳市委 员会
、
四 川 省社 会科学 院
、
四 川 省社会
科学学 会联 合会联 合发起的
“ 《三 国演 义 》与 中国 文化学 术讨 论 会
”
( 第六届 《三 国演 义 》
学术讨 论 会 )
,
19 9 。
年 9 月 1 0 日至 1
4 日在 四川 绵阳 ( 汉 代三 国时 期的 涪县 ) 举 行
。 来 自
全 国
2
6 个省
、 市
、 自治区 的1
3 。余名学 者 出席 会 议
,
共提 交论 文1 3
0 篇
。
近几 年来
,
《三 国 演义 》研究 取 得 了长足 进 展
,
“ 本 体研究
”
( 文 学 的研 究 ) 硕果 累累
,
“应 用研究
’
( 文化的研 究 ) 初见 成 效
,
引起 了国 内外 学 术 界的 广泛关 注
。
在 此基础 上
,
本
届 讨 论 会鲜 明地 提 出
“ 《三国演义 》与中 国文化
” 的命 题
,
力 图 从更 广阔
l勿 视 野
,
对 《三 国
演义 》进行 多层 次
、 多方位 的研 究
,
以 达到 弘扬 民族 优秀 文 化
,
增 强 民族 自信心 和凝 聚力
,
为社 会主 义 精神文明 建 设服务 的 目的
。
会议主 要讨 论 了 以 下 问题
:
( 一 ) 关于 《三国 演义 》的文 化 内涵 和价值
与会学 者一致 认为
,
作为一 部 对 中华 民族 精 神生 活产 生 了深 远影 响的 巨 著
,
《三 国 演
义 》不仅具 有很 高 的文 学价值
,
而且 具 有极大 的文 化价 值
。
正 如何 满 子指 出的
,
从 文学 的研
究 拓 展到 文化 的研究
,
乃是 《三国 演义 》研究发 展 的必 然趋 势
。 许 多学者 站 在时代 的高 度
,
着 力 发掘 了 《演义 》的文 化 内涵
。
陈辽 通过 《演义 》
,
对传 统 文 化心 理作 了广 泛 的透 视
,
概
括 了其 中肯定智慧
、 重视 谋 略
、歌颂 武勇
、 鼓励奋 进
、 积 极入 世
、 秉 公 执法
、 提倡求 实
、
宣扬
“ 满遭 损
、 谦 受益
” 等七 个方 面 的积 极成分
,
认为 《演 义 》肯定 这 些方面
,
对于培 养 和发 场
进 取
、 向上 的 民族精 神产生 了良好 的效 果
。 他 还剖 析 了 《演义 》所反 映 的 传统 文化心 理的 消
极方 面
,
认为它可 以分 为两 个部分
:
一 部分 是作者 当时 认为是 正 常的
、 值得肯定 的
、 但 在今
天却 只 有 消极意义的文化心理
,
如
“ 忠
,
、
“义
”
、
因果 报应 等,
另一 部 分是 作者 当时 也认
为 应该 否定
, 而在今 夭更 应彻底 否定 的 文化 心理
, 如 等 级观 念
、 嫉 妒心 理 等
。 刘上 生深 入探 讨
了 《
演 义 》所反映 的古 代知 识 分子 的文 化心态
,
指 出 《演 义 》一 方面 以 择主观 念为 核心
,
通
过描 写先秦游士 心理 的 复归
,
反映 了古 代知 识 分子 对人 格 平等和 人 身自由的要 求,
另一方 面
又 以 尽忠 观念 为核 心
,
通 过表 现 两汉 以来 的儒 化影响
,
展 示 了古代 知 识分子 人伦 追求 ( 或 制
约 ) 的现实风貌
。 这两个方面 的联 系 与 冲突
,
构成古 代士 文化 心态 的主 要 内容
。 罗贯 中追 求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