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12
了对士兵的描写。如果说《三国演义》主要描写了圣主、智臣和勇将,那
么, 《赤壁歌》则更加关注普通士兵。 《赤壁歌》对于士兵的描写主要集中
于大战前夕士兵的慨叹以及兵败后清点士兵这两个场景中。在赤壁大战前
夕,曹军士兵喝得酩酊大醉,纷纷吐露对于战争的不满,慨叹自己人生的
不幸。有的士兵表达了对父母兄弟的思念之情,有的士兵则诉说了离妻别
子之苦,还有的士兵则表达了对于赤壁之战的悲观情绪以及对战争所带来
的苦痛的无奈。在赤壁兵败之后,曹军先于乌林中伏,而后逃往葫芦口,
作者在这里又插入了一个清点士兵的场景。大部分被点到名的士兵都在战
争中丢了性命,而寥寥无几的幸存者也是断腿折臂,身受重伤。与战争前
夕士兵们慨叹的场景一样,这一场景的设置同样反映了民众对战争疾苦的
控诉。 《赤壁歌》对于士兵的描写并不仅仅是为了增强作品的趣味性以适合
表演的需要,这与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也有着紧密的联系。盘骚俚作品产
生于 17 世纪末到 18 世纪初之间,在此之前,韩半岛已经经历壬辰倭乱和
丙子胡乱两次战火的洗礼。伴随战乱而来的社会动荡给民众的生活造成了
极大的影响,战争带来的疾苦也必然反映在文学作品当中。然而这种对战
争的反感和控诉并非是通过沉重的笔调表现出来的,而是采用了盘骚俚作
品惯用的喜剧化表现手法。在描写清点士兵这一场景时,作者利用谐音将
点到的士兵名字的最后一字都设定为“铁”字。清点到前几个人时,下面
都答道: “物故”[14]。接下来,为了避免重复,则出现了诸如“死了” 、 “他
也那样了”式的风趣回答。当问道为何“铁”字行列的人都死了的时候,
下面又答道: “任他什么‘铁’在赤壁大火中也融化了。 ”这种风趣幽默的
表现方式背后却隐含着战争带给民众的辛酸。这种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表现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