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 对 曹 魏 实 行 分 封 制 深 表 不 然
, 他 借 孙 盛 ①
之 口 指 出
:
“异哉 魏 氏 之封建 也 !
不度 先 王之
典
, 不 思 藩 屏之 术
, 违 敦睦之 风
, 背维城之 义
。
汉 初 之 封
, 或 权 作 人 主
, 虽 云 不 度
, 时 势 然
也
” ②
。 在 他看 来
, 汉 初实行分 封 制
, 虽然 酿成
了诸侯膺 越
、权 佯人 主的严 重后 果
, 但这 是 历
史发 展的 客观形 势促 成的
。 因此
, 魏 氏王朝 就
要根 据新 的历 史形势
, 以前 朝 为 鉴
, 实行 新 的
政 治制 度
, 而 不能步 人 后 尘
, 再 行分 封 制
。 这
种精 辟独 到之 见
, 显然 超 过 了那 种 对 于 分 封
制要 么全 盘 肯定
, 要 么全 盘 否 定 的不 科 学 的
观点
, 在 当时 具有 现 实意 义
。
由于 裴 松 之 具 有 一 定 的历 史 进 化 的 思
想
, 因 而 在 他 的史 学 中就 贯 彻 了 一些 唯 物 主
义观 点
。 我 们知道
, 魏晋 以 来
, 由于 时代 的大
动乱
、 统 治 阶 级 内部 的 自相 残 杀和 人 民生 活
的极度 痛 苦
, 导 致佛 教迅速 传播
。统 治阶级 以
佛 教 作 为 麻 醉 人 民的 思 想 工具
, 以 达 到 维 护
其统 治 的 目 的
, 而 劳苦 大 众 由于 生 活的 困苦
不堪
, 亦往 往 在佛教 中寻求精 神 寄托
。
因之
,
上 自帝 室
, 下 至 平 民百姓
, 皆信 奉 浮 屠 之 学
,
“ 事佛 者 十 室 而 九
” ③
, 遁 世 超俗
、 出家 为 僧 的
现象非 常 普遍
, 宗教迷 雾 充斥整个 社会
, 神 不
灭的 唯心 主义 思潮甚 嚣尘 上
。 史学 作 为社 会
意识 形 态 的 组成 部分
, 深 受 这 种 社 会 思 潮 的
影 响
。 许 多 著名的史 学家 都在 其 论著 中或 多
或 少地 表 露 出 一些 唯 心主 义的 渣 滓
, 在 不 同
程 度 上 充 当着 神 学 史 观 和 夭 命 思 想 的 渲 染
者
。 比如
, 陈寿《
三 国志 》
通 过对 三 国历史 的 叙
述
, 运 用 阴 阳 五行 学说 大 肆 宣 扬
“天 人感 应
”
的夭 命 思想 和皇权 神授 的神学 史 观
。 范哗《
后
汉 书 》
每 每表 现 出对 图徽
、 符瑞
、 术数
、 禁忌 等
封 建迷信的肯 定
。
然而
, 裴松 之 却独树 一 帜
,
与这种 史 学 思 潮相 对 立
, 在 事物 成 败 和 国 家
兴亡向题 的探讨 上表 现 出一 种难 能可贵的唯
物主 义 历史观
。 例 如
, 他坚决 反对 神仙 方术 之
学
, 认为它迷 惑 人 心
, 不足 为信
。
他说
:
“ 神仙
之术
, 讴可 测量
, 臣 之 臆断
, 以 为 惑众
, 所谓 夏
虫不 知冷冰 耳
。 ” ④ 由此 出发
, 裴 松 之 否定 符
瑞祯 祥与报 应论
, 反 对人 们求 助于 神
, 把 设 符
弄鬼 看 成 是将 亡的 征 兆
, 他 引用 孙盛 之 语 指
出
: “ 国将兴
, 听于 民
; 国 将亡
, 听于 神
。 伪
设 符 令
, 求 福 妖 邪
, 将 亡 之 兆
, 不 亦 显 乎 卫
’
, ⑥
裴 松之 认 为
, 客观 形 势 和 人 为的 作 用 是 事 情
成 败
、 国家 兴亡 的 主要根 由
。 例如
, 他 在论 述
曹操 在 赤壁之 战中惨败 的原 因时 指 出
:
“ 赤壁
之 败
, 盖有运 数
。 实 由疾 疫大 兴
, 以 损凌厉之
锋
, 凯 风 自南
, 用成 焚 如 之 势
。
’心 这 就 是 说
,
疾 疫大兴
、 南 风助燃 是 曹操惨 败 的重 要原 因
。
再 比 如
, 对 吴 国败 亡之 因的 探 讨
, 裴 松 之 说
:
“孙 权 横废无 罪之 子
, 虽为 兆乱
, 然 国之 倾覆
,
自由暴 皓
。若 权不 废和
, 皓 为世 适
, 终至 灭亡
,
有 何异 哉 ?
此 则丧 国 由于 昏虐
, 不 在 于 废 黝
也
。 设 使亮 保 国柞
, 休 不早 死
, 则皓 不得 立
。皓
不得 立
, 则 吴不 亡 矣
。 ” ⑦ 固然 裴 松 之把 吴 国
的 灭亡 完 全 归 咎 于 吴之 末帝 孙 皓 的 暴 虐 无
道
, 并进而 得 出
“皓 不得 立
, 则吴 不亡 矣
”的结
论
, 未 免有 把 问题 绝 对化 的 痕迹
, 但 他完全 抛
弃
“天 命
” 、 “ 鬼神
” 一 类 荒诞 不经 的说 教 而 着
重 从
“人 事
”方 面 来分 析 昊 国 灭亡 的原 因
, 却
是 十分正 确而 有价 值的 作法
。 尤其 需 要指 出
的是
, 裴 松之 非常 注重 人的才 能对 社会 发展
、
王 朝兴衰 的影 响
。
他认 为
, 在统治 阶层 中
, 品
行 端正
、 才 华 出众 的人 将对 人类 社 会 的逆 转
前行 产 生直接 的影 响
。相 反
, 那 些才 能 低下 的
统 治者将 不会 发挥 多大 的作 用
。 例 如
, 他评 价
刘禅
、 费 i韦
对蜀 国的兴 衰所 起 的作 用 时指 出
:
“刘 禅凡 下之 主
, 费 纬中才 之相
, 二 人存亡
, 固
无 关 于兴 丧
。 ”
⑧所 有 这 些
, 都说 明 裴 松 之具
有 一种 进步 的社会 历史 观
。
①
孙 盛
, 东 晋 著名史 学 家
。
②
《
三国 志
·
陈思 王 植传 》
注 引
.
③
《
晋 书
· 姚 兴 载记 》
。
④
《
三 国 志
· 吴范刘 俘赵 达 传 评 》
注
.
⑥
《
三 国志
· 吴 主 传 》
注 引
。
⑥
《
三 国志
。 贾 诩 传 》
注
。
⑦
《
三 国 志
· 昊 主 传评 》
注
。
⑧
《
三 国志
· 三少帝 纪 》
注
.
一
9 2 一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