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
反 对 空谈 浮 虚
,
主 张 求实致 用
魏 晋南 北朝 时期
, 伴 随着 民族 矛盾
、 阶级
矛 盾 和 统 治集 团 内部 矛盾 的 日益激 化
, 思 想
界也 经历 着一场 前所 未有 的剧 烈 变动
, 儒 学
、
玄学
、 佛 教
、 道 教竞 相 驳 难
, 展 开 了激 烈 的 斗
争
, 其 结 果 是
“ 儒 术 不 振
, 玄 风 犹 章
。 ” ① 长期
以来 作为 中国封 建 思想体 系的基 础和 大 纲的
儒 家 思想失 去 了它 至高 无上 的统 治地 位 而迅
速 衰 微
, 学 者
“ 竟 以 儒 家 为 迂 阔
’
, ②
,
“ 以儒 术
清 俭 为 群 俗
’嗡
, 公开 痛 斥
“六 经 为 芜 秽
’,
&
(
,
“ 自黄初 至晋 末
, 儒 教 尽 矣
。
’吻 崇 尚
“ 自
然
”
、 “ 无 为
”的 老庄 思想 和 佛
、 道 两 教 垄 断 了
当时 的精 神世 界
, 虚 无 放诞 之论 盈 于朝 野
。 那
些 玄 学 家 们
, 表 面 上 主 张
“无 为
”
, 效 法
“ 自
然
”
, 实际上 是要 达到 君 主无 为
, 门阀专 政
, 百
姓 无 知无 欲
, 听凭宰 割 的政治 目的
。也 正是 在
这 种 旗 帜 的遮 护 下
, 那 些豪 门士 族 一 方 面 放
浪形 骸
, 纵 情 淫 乐
, 过 着
“ 至
熏
衣 剃 面
, 傅 粉 施
朱
” ⑥ 的腐 朽 靡 烂 的寄 生生 活
; 另一 方 面
, 态
意肆 虐
, 毒焰漫 天
, 有 的割据 一方
, 拥 兵 自重
;
有 的 挟 朋树 党
, 致 以 贿 成
; 有 的 凌 辱 朝 廷
, 幽
摈 宰 辅
。
致使
“ 庶政 陵迟
, 风 俗 大坏
” ⑦
, 茫 茫
禹域
, 几 无 宁 日
。
面 对这 种 内祸 滋漫
、 生灵 涂
炭
, 极 易造成 外敌 入 侵 的悲惨 局 面
, 那 些清 谈
名 士 只是 发 表 一 些 无 关 国 计 民生 的 空 洞 言
论
, 这 样 的例证 在《
世 说新 语 》
中屡 见 不鲜
。 这
充分 反映 了 当时士大 夫 腐朽 堕落 的生 活情 趣
和 空虚无 聊 的精神 状态
。而 裴松 之不 同
, 他虽
然 生 活在 如 此 污 浊腐 败 的 社会 环 境 里
, 却 有
着强 烈 的政 治抱 负
, 他立 足现实
, 坚决反对 那
种 清 谈 玄 虚
、 不 务 实学 的社 会 风 气
, 极 力提
倡 经世致 用 之学
。 他说
:
“辨 章事 理
, 贵得 当时
之 宜
, 无 为 虚唱大 言而 终 归无用
。 浮 诞 之论
,
不 切于 实
, 犹若 画煊魅 之象
, 而 踱于 犬马 之形
也
。 空论刑 措 之美
, 无 闻当不 之实 哉 ? 其
为 迁 阔
, 亦 已 甚 矣
。 ” ⑧
为此
, 他 借 孙盛 之 口
,
再次 强 调指 出
:
“ 若 乃 浮虚 是崇
, 偷薄 斯 荣 ,
’
则
秉 直杖 义 之 士
, 将 何以 礼 之 ?
” ⑧
尤 为可 贵 的 是
, 裴 松 之 能够 把 这 种 屏 弃
浮 虚
、 力求 致 用 的 思 想直 接 运 用到 对 于历 史
人物 的评价也
。凡 是那 些反 对浮 诞
, 崇 尚实学
的历史 人物
, 他都 给予 一定 的赞 扬 和肯 定
。如
西 晋 裴颇平 时深 患 时俗 放荡
, 不尊 儒 术
, 遂著
《
崇有 论 》
, 批 评何 晏
、 阮籍
“ 口 谈 浮 虚
, 不遵礼
法
”
, 并谴 责王 衍等 人
“ 不 以物务 自婴
” 。 裴松
之 对 此大 加 赞赏
, 他盛 誉 裴颇
“理 具 渊 博
, 赡
于 论 难
, 著 《
崇有 》
、 《
贵 无 》
二 论
, 以 矫 虚诞 之
弊
, 文 辞精 当
, 为世 名论
。 ” L
毫无 疑 问
, 裴 松之 反对 浮虚
, 讲 求务 实致
用 的史 学 思 想 既 不像 唐 代杜 佑
、 宋 代郑樵 那
样完 整深 刻
, 又不 如清 代顾 炎武
、 章 学 诚那 样
形成 系统 的 理 论 体 系
, 但在 当时 那 种 空 谈 浮
虚
、 不务 实 学 的社 会风 气 占据 主 导地 位 的时
代 环境 里
, 堪 称 异军突 起
, 给学界 以 振聋 发馈
的 影 响
, 对 于扭 转 不 良的治 学 倾 向 和 医 治 社
会 弊端 起到 了很 大的 积极 作用
。
三
、
反 对暴虐 无 道
, 提倡 忠孝 节义
在 我 国 古代社 会 发 展 史 上
, 魏 晋 南 北 朝
是 社会 矛 盾重 重
、 危机 四 伏
、 战争频 仍 的 动荡
年 代
。
在政 治 上
, 统 治 集团 内部 矛 盾
、 阶级矛
盾 和 民族 矛 盾相 互 交 错
, 使 政 局 显得 特 别动
荡不 安
; 在 经 济 上
, 士族 地 主椎 埋 攻 剿
, 多畜
奴蟀
, 田 宅 无 限
, 而 广 大 劳 动 人 民 啼饥 号 寒
,
濒 于 死亡 之绝 境
。 在这 种 历史 条件 下 自然形
成
“宰 辅 执政
, 政 出 多 门
”的 门 阀专 政 的政 治
格局
, 潜越 无 常
、 上 下无 章
、 暴酷 骄 态
、 昏虐无
道 成 为一 种普 遍 的社会 现 象
。 这 直 接影 响到
①
刘 汝 霖
: ( 东 晋 南 北 朝 学 术编年
·
自序 》
。
②
《
三国 志
· 杜 徽附子恕 传 》
.
③
` 文 选
· 晋 纪 总 论 》
注 引 刘 谦之 《
晋 纪 》
。
④
稽康
: 《
难 自然 为 学 论 》
。
⑤
《
宋 书
·
森传论 》
.
⑧
《
颜 氏 家 训
· 劝 学 》
。
⑦
吕东莱
: 《
晋论》
。
⑧
` 三 国 志
· 高 柔 传 》
注
。
⑨
老
三 国 志
·
法 正 传 》
注 引
.
娜
《
三 国 志
· 裴 潜 传 》
注
。
一
9 3 一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