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19
(10)“总结历史经验”说。(胡世厚:《论〈三国演义〉的主题》,
载《三国演义论文集》,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5 年 11 月出版;参见《三国
演义辞典》第 697 页)
(11) “乱世英雄颂歌”说。 (齐裕焜 : 《乱世英雄的颂歌》,载《三
国演义论文集》,中州古籍出版社;参见《三国演义辞典》第 698 页)
2. 关于主题研究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由于对主题的概括一时众说纷纭,
有学者对此表示了怀疑和否定,认为主题根本就不存在,对主题的研究毫
无意义。对这类观点,沈伯俊撰文予以辨驳,肯定了主题研究的必要性及
其学术价值(详见沈伯俊: 《向往国家统一,歌颂“忠义”英雄——论〈三
国演义〉的主题》,出处同上;《〈三国演义〉研究综述》,载《明清小
说研究年鉴》,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9 年 6 月第1版)
3.关于主题的观念和研究主题的方法。为了正确认识主题研究中诸说
并存的现象,推进主题研究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建立合理的主题观念,寻
求恰当的研究方法。沈伯俊认为:“主题乃是作者通过作品内容所表达的
看法和主张。因此,我们对主题的概括既要提挈作品的全局,又要反映作
者的思想。”“同一部作品,在不同时代、不同阶级、不同经历、不同性
格的读者心中所唤起的感受,往往是大相径庭的。人们可以阐发自己各不
相同的感受,却不应该把这些感受都称为‘主题’。”(参见沈伯俊同上
二文)欧阳健则认为:“主题这个概念也应该看作是一个模糊概念,它既
可以指作家想告诉人们什么,也可以指作品实际上提供了什么,还可以指
读者从中领悟到了什么,以及这三者的统一。”“主题探究的模糊性就相
应地造成了主题研究成果的相对性。”“从这个意义说,对于《三国演义》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