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国演义》研究的百年回顾及前瞻
(0 次评价)9098 人阅读0 次下载
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13 书的感情基调, 《三国演义》以艺术的方式探索了反天命的可能,提出了反 天命的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注:见《 〈三国演义〉主题再探》 , 《唐都学刊》 1996 年第 3 期。 ) ;等等。虽然部分新说尚未突破传统“反映论”的思维模 式,但更多的则是融入了新的理论方法和时代意识,超越单纯文学的范围, 拓展到了心理学、文化学、人类学、历史哲学等领域,呈现出多元交汇的 新气象。 在艺术研究中,人物形象研究是重中之重,成果最为突出。首先是立 足文本实际,回归民族传统展开新的理论思考。傅继馥、石昌渝、艾斐、 张锦池、刘上生等围绕“类型化典型”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争鸣,突 破了西方典型理论的图解式分析。其次,对《三国演义》人物塑造艺术也 进行了更为系统的探索。主要见之于剑锋《塑造典型美的辩证法》 、杜景华 《论〈三国演义〉人物性格强化的特点》 、关四平《论〈三国演义〉的“多 层展现”人物性格表现法》 、 《论〈三国演义〉人物性格的建构模式》等论 著。再次,研究范围日益扩大。除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等主 要艺术形象继续受到重视外,对过去很少甚至没有涉及的人物,如貂蝉、 陈宫、魏延、赵云、庞统、刘封、刘禅、姜维、杨修、司马懿、孙坚、孙 策、孙权、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诸葛恪、孙夫人、吕布、袁绍、袁 术、孟获等,也受到研究者不同程度的关注。复次,帝王、武将、谋士、 使者、医生、女性、知识分子、孤独者等群体形象的研究也出现了各具新 意的论文。还有,就是采用了新角度、新方法研究人物,一些主要的艺术 形象在深度方面取得较大的进展,佳作纷呈。例如对于曹操,李厚基、许 建中、徐中伟、刘上生、杨仲义等力图从多视角、多层面、立体地审视并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6-29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7-6 18:40 , Processed in 0.50029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