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论诸葛亮的错误和失策
(0 次评价)5468 人阅读0 次下载
困 , 终无 一 成 , 岂其智 之不 如奴 脾鸡狗哉 , 失为 家 主之 法也 。 ” 最 后 , 杨顺恳切 地 说 : “今明公 为 治 , 乃 躬 自校 簿书 , 流汗竟 日 , 不亦劳 乎? ” 诸葛 亮 当时 听 了十分 感动 , 也表示 谢 意 , 但 老 作 风依 然如故 ( { 三 国志 · 蜀 书 · 杨戏传 · 赞 王元泰 》 注 引《 襄 阳记》) 。 以 至最 后一次伐魏 , 兵 屯五 丈原 (今 陕西 眉县西 南 斜 谷 口 西 侧 ) 时 , 诸 葛亮 累得 吃 不下饭 。 其 老对手 司马鼓 侦知 此事后 , 放 心地 说 : “ 诸葛 孔明 食少事烦 , 其能 久乎 ! ” ( 《 资治 通鉴 · 卷七 十二 · 明帝青 龙二年》)果 然 , 不久 诸 葛亮就 因劳 累过度 , 吐 血 , 磕然 长逝 于军 中 , 时 年五 十四 。 诸 葛亮 这样每事问 , 原是出于对 蜀汉负 责 , 想 把事情尽 量办好 。 殊 不知 “智者 千虑必 有一失 , 愚 者千 虑必有一得 ” , 事事 包 办 , 势必 不 能集 思 广益 , 充分发 挥 集体 的聪 明才智 。 同 时一个人精力 有限 , 事事 包办 , 忙 于杂务 , 势 必影 响对大事的考虑 。 事事包 办 , 使 部 下不能 大胆 负责地工 作 , 这就 直接影 响了对人才 的 选 拔和培养 。 无怪 乎 , 诸葛 亮一死 , 其 主要助 手魏延 、 杨仪 就争 权火并 , 而 继任者蒋碗 , 因 素无威信根本控制不 了他们 。 最后 , 事 事包办 势必形成独 断专行的作风 , 以至 “ 忠言 逆耳 ” , 听不进 不 同意见 。 这 不 能不是一个缺点 。 曹 操 在 这方面 就处 理得 较好 , 除 了处理 国家大 事 、带 兵作战 外 , 尚有余 暇钻 研兵 法 、 吟 诗作 赋 、弈 棋射 猎 和欣赏 音乐 。 综 上可 知 , 刘备逝 世后蜀 汉 出现的 人才 危机 , 诸 葛亮是 负有 相 当责任的 。 他嫉贤 妒 才 , 用 人不 当 , 法严 少恩 , 事事包 办 , 独 断专 行 , 拒绝 劝谏 , 这一 切都 严重 地妨碍 了对 人才 的招 揽 、选 拔 和使用 。 此 外 , 诸 葛亮虽有较高的战略眼光 , 但并 不植长 直接统军 作战 。 这表 现在 他用兵 过分 小 心 , 行军缓 慢 、稳扎 稳打 , 从不 冒 险 , 所 以 ,后 人 有 “ 诸葛一生唯 谨慎 ” 的说 法 。这 违背 了 “兵 以奇胜 ”、“兵 贵神 速 ” 的作战 原则 , 以至 连年兴 师 , 劳而无 功 , 既损 耗 了国力也 贻 误 了戎 机 。在 治 国方面 , 诸葛亮重管商 之术 , 官 吏众 多 , 刑 法 峻急 , “人 多怨叹 者 ” (《 资治 通鉴 · 卷六 十七 , 献帝建安十九 年》) 。这 些也都是其 不足 之处 。 对 诸葛 亮 的缺点 , 古人 早有论 叙 。 首先 《 三 国志》 一书 的作者 、 著名 史家 、 蜀汉 旧 臣陈 寿就 直笔而 书 , 在肯定 诸葛 亮的同时 , 也 指出 其过 失 。 襄 阳名 士 习 凿齿 是东晋 著 名 史 家 , 《 汉晋 春秋》 、 《 襄 阳记》 二书 的作者 。他 曾为 权 臣桓 温所重用 , 委 以西 曹主簿 (《 晋书 · 习 凿齿 传约 。在 他 的著作及 所 撰《 诸 葛忠 武侯赞》 、《 诸 葛 武侯 宅铭》 、《 侧周 鲁通 诸葛论》等文中大 力 赞颂诸 葛亮 , 以至被后 人膜 拜 为诸 葛亮之 “ 异 代 相知 ” 。 可就 是这 个 “异代相知 ” 对 诸葛亮 用 人不 当 、 法严少 恩 的缺点提出了尖锐的 批评 。 在评论 斩马诬 一事 上 , 他这样写道 : “ 诸葛 亮 之不能 兼上 国也 , 岂不 宜哉 ! 夫晋 人规林 甫 之 后济 , 故废 法而收功 , 楚成 阎得 臣 之益 己 , 故 杀 之以重败 。 今 蜀僻 陋一方 , 才 少上 国 , 而 杀 其 俊杰 , 退 收弩 下之 用 。 明法胜 才 , 不师 三败 之道 ,将 以成业 ,不 亦难 乎 ! ” 接着 , 又责备诸 葛 亮说 , “且 先主诫 诬 之 不可 大用 , 岂不 谓其非 才 也 , 亮 受诫而 不获奉承 , 明谈 之难废也 。 为 天 下之宰 匠 , 欲 大收 物之力 而不 量才节 任 , 随 器 付业 , 知之 大过 , 则违 明主之诫 , 裁 之失 中 , 即杀 有益 之人 。 难 乎 , 其可 与 言智者 也 ! ” ( 三 国志 · 蜀 书 . 马谬 传》 , 裴注 , 引《 襄 阳 记》) 习 氏此论 是 有偏 颇之处 , 但 细思之也 未 尝全 无道理 。 此外 , 西晋文 士陆机 、 北魏 名 臣 崔浩 也都 曾批评过诸葛亮的缺点 , 故后 人有 “ 陆机晋史 , 虚张 拒葛 之锋 ” (刘知 几众 史 通 · 内篇 · 卷 七》) 。 “崔 浩 之说 , 又话 其成功 ” (裴 度 《 蜀 皿相诸葛亮祠堂 碑铭 并序 》 )的 说法 。 隋 以后 , 情况 逐渐 发 生变化 , 一方 面 , 历 代 封建帝 王把天 下 当作 自己 的产业 , 妄 图万 世一 统 , 江 山永固 , 他 们特别 害怕大 臣篡位和 百 姓 犯上 , 十分 赏识 诸葛 武侯对 蜀汉 “ 竭股 肤 之力 , 效忠贞 之节 , 继 之 以死 ” 的 愚忠 , 故 树 碑 立 祀 ,大 加 表扬 , 以让 臣 下效 仿 , 反之 , 对 曹 操 这 种 “好雄 ” 自然大贬 之 。 另一方 面 , 由于 后 代名 人杜甫 、 裴度 等众 口 一辞 的赞颂 以及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9-04-17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7-2 21:35 , Processed in 4.83746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