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论坛》
年第期
小人的影响是很难消失的
。
苏东坡 是世纪后期北宋后期人
。
那时连孩子们都同情刘备
,
憎恨曹操
,
可见
,
刘备等于好人
,
曹操等于坏蛋那种
《三国演
义》的基调早就形成了
。
而且
,
在苏东坡的
文章里
,
大都把刘备称作刘玄德
,
用其字号
而对曹操则直接称呼他的名字
。
由此可见
,
当
时的人们对刘
、
曹二人的感情就已是迥 然不
同的了
。
追溯到唐代
据说宋代的
“
说话
”
等群众艺术的来源
就是唐玄宗时期世纪佛教寺院里进行的
一种说教形式
“
经变
”。
为了把佛经的内容简
单明了地介绍给一般信奉者
,
说教者便根据
佛经的思想 内容
,
画成绘画经变画
,
用直
观的方式进 行说教
。
从这 个意义上来看
,
可
以说唐代的
“
经变画
”
是
“
全相平话
”
的一
种原型
。
而 且
,
从利用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
进行宣传来看
,
日本广播 协 会电视 台
所播放的木偶戏《三国志》
,
也和
“
经变画
”
有着 同样的意义
。
“
经变
”离开佛经而转变到历史或故
事方
面的内容之 后
,
便成 了当时的
“
俗讲
”
将这
些
“
俗讲
”
写成 书后
,
便成 了当时的
“
变
文
”。
世纪末到世纪初
,
在敦煌发现 了
不少
“
变文
”。
但是
,
尽管从这些
“
变文
”
中
发现 了象前汉后宫美女
、
被迫远嫁到 匈奴去
的王昭君那样 的悲剧材料
,
却并无以
《三国
志》为题材的
“
变文
”。
还有
,
虽然也发现唐
代就有了小说
,
但仍不见与《三国志》有关
的材料
。
但是
,
正如许多人所指出的那样
,
可以
考虑《三国演义》来源于世纪的资料有两
个
。
其一
,
唐代 的段成式在他的
《酉 阳杂
姐
》一书中写道
太和末年
,
他弟弟
的生日那天
,
他曾看过杂戏
,
其中还有市民
的小说
。
我想
,
这里的
“
小说
”
大概就是上
面谈到的那种
“
说话
”
本子吧
。
不过
,
其中
是否有与《三国志》相关的内容 尚不清楚
。
其
二
,
唐 末诗人李商隐一在 他的
《骄儿诗》中写有这样两句
“
或谑张飞胡
,
或
笑邓艾吃
。”
张飞
、
邓艾都是《三国志》中的
英雄豪杰
,
而且正史中也明确记载着邓艾口
吃
。
不过
,
正史 中却没有写张飞是满脸胡须
,
倒是
《三国演义》描写张飞是
“燕额虎须”
。
由此可见
,
张飞那满脸胡须的容貌至少是在
世纪就已基本定型了
。
看来
,
《三国演义》的源流只能追溯到唐
代
,
再往前追就难以找到踪迹了
。
那么
,
裴
松之注中的
“
稗史野乘
”
和后世的
“
说话
”
又
是怎样衔接起来的呢这还有待于今后的进
一步研究
。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普及
下面我想谈一下《三国演 义》成书以后
是 怎样普及的
,
特别是日本人是怎样读
《三
国演义》的这个问题
。
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
《三国演义》的最
早版本
,
是罗贯中死后大 约
。年左右的明
代弘治七年的序刻本人们称它为
“
弘 治 本
’,。。
据说它 实 际上是 嘉 靖 元年
出版的
。
在这以后还有几种不 同的版
本
,
其中 包括万历年间一的
《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
。
但是
,
李卓吾究
竟是否批评过
《三国演义》
,
这还是一个问
题
。
进入清代
,
毛宗岗批评的版本最为流行
,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