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的诞生和流传
那么
,
《全 相三国志平话》与元曲又有什
么关 系呢了其实
,
元 曲三 国戏的内容大都与
《三国志平话》相同
,
甚至连人物姓名字号的
代用文字这些 小问题都基本一致
。
所以
,
很
难想象除
“
平话
”
以外
,
元 曲三 国戏还有别
的有关三国故 事的蓝本
。
《三 国志平话》的确是《三国演 义》的雏
形
。
它虽 然是说书人的一种蓝本
,
但无论从
内容上还 是形式 上看
,
它都与《三 国演义》基
本相近
。
这 从
《三国演义》第四十七回《阐
泽密献诈降书
,
庞统巧授连环计》
、
第四十八
回《宴 长江曹操赋诗
,
锁战船北军用武
》
、
第
四十九回《七星坛 诸葛 祭风
,
三江
口周瑜纵
火》等回的形 式 来 看
,
就 不难看 出
。
而 且
,
《三国演义》各回末尾几乎都有
“
毕竟 如
何
,
且听下回分解
”
这样固定形式 的文句
。
这
与说书人分若干回数讲述故事的表演方式是
有相承关 系的
。
还 有
,《三
国演义》虽然是用散文写成的
,
但其 中也有不少诗词
。
比如
,
在描写战 争场
面时
,
在描写武将飒爽英 姿奔赴 战场时
,
或
者是 在美女登场 时
,
往往都穿插 一首或 几首
诗词进去
,
这确实是一种十分巧妙的手法
。
例
如在第八 回中有这样一段
董率见貂蝉颜色美丽
,
便问
“
此女
何人了
”
允曰
“
歌伎貂蝉也
。
”
卓曰
“
能唱
否
”
允 命貂蝉执檀 板 低讴 一曲
。
正 是
一 卉
、
樱桃启绛唇
,
两行碎玉喷《阳春》
。
丁香舌吐衡钢剑
,
要新奸牙吓乱国臣
。
卓称赏不已
。
这些大 概都是说书人那绘 声绘 色的表演
所必不可少的吧
。
宋代说书的流行
那么
,
说书这一表演形式在中国什么时
候最为盛行呢说书人又是如何处理
《三国
志》的讲说呢
早在一世纪
,
即唐朝末期
,
中国的产
业就已相当发达
,
商业也发生 了很大的变化
。
在那以前
,
中国只在特定地区定时开放市场
。
到 了唐朝末期
,
中国就允许 自由买卖了
,
并
出现 了不少地方商业城市
。
到 了宋代
,
城市
商业进一步发展
,
市民也越来越 多
。
于是
,
在一些 市场上
,
逐渐 出现了为一
般老百姓开设的娱乐场所
。
孟元老在记述北
宋首都开封繁华景象的
《东京梦华录》一书
中记有这样的一段 话在一个名叫瓦子的地
方有很多表演场地
,
这些场地上有木偶
、
武
术
、
杂技
、
摔跤
、
皮影等节目表演
,
还有特
别受欢迎的流行歌手的演唱
。
在这许多表演 中
,
“
说话
”
也算得上其中
一种
,
大致相当于现在的评 书
。
以
“
说话
”
为
职业的人叫做
“
说话人
”
,
他们都各有 自己的
拿手好戏
,
例如
“
说三分
”、“
说五代史
”
等
等
。
其中
“
说三分
”
就是 以三国时代为题材
的
,
这也成 了后来的《三国志平话》的草本
。
当时的
“
说话人
”
是怎样对三国素材进
行加工处理的呢这个 问题今天 尚不十分清
楚
。
不过
,
我 们还可以从苏东坡所著的
《东
坡志林
》中了解到一些现象
。
《东坡志林》中
有这样一段 话苏东坡听好友王彭说
,
城里
孩子调皮而影响家人干活时
,
父母便给点钱
,
让孩子去听说书
。
当听到三 国故事里刘玄德
失败时
,
孩子们往往显得愁眉苦脸
,
甚至掉
下眼泪来
。
而 当听到曹操失败时
,
孩子 们便
欣喜若狂
,
连 称快哉快哉
。
由此可见
,
君子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