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国演义》的帷幄特色
(0 次评价)5281 人阅读0 次下载
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4 失殆尽,所谓的帷幄也就不存在了。 可以看出人物关系不同,帷幄的气氛及发展也不同,不过,它们都属 于一帅对众谋士的类型,而蜀汉的帷幄描写在近五十回的叙事中基本上只 是一主一臣即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展现, 其间庞统的加入不过是三个回目。 这里人物关系的内涵不再是上文分析的智力的有无。作为贤相明君的一个 理想模式,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正如余英时在其《士与中国文化》中所说: “士与王侯在政统中可以是君臣关系,但在道统中则这种关系必然颠倒过 来而成为师弟”。换句话说,在政统和道统相持状态中,士与王侯对各自 身份的确认都表现得特别介意,出于现实需要,双方达成妥协,既师弟又 君臣,这种关系的确立显然会增加不同于曹操帷幄空间的材料:君臣关系 的微妙及道德上的矜持。 既君臣又师弟(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俨然“不召之臣”,诸葛亮到 新野, 刘备亦以师礼待之) ,刘备描述这种合二为一的关系为 “如鱼得水” 。 其实鱼水之喻有复杂的内涵,诸葛亮的高才博识,足以让只知以仁义博声 名,有志图王却总是颠沛流离的刘备心生崇拜和依赖,自然会对诸葛亮言 听计从;而诸葛亮虽是躬耕南亩,寄傲琴书,但又视管仲、乐毅为同行, 终老山林,不是他所心甘情愿的。“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 于一方兮,非主不庐”,换句《红楼梦》中的话说,“玉在椟中求善价, 钗于奁内待时飞”,他在等待,但年已三九,不免焦灼。他的“善价”不 外乎两个条件:君主对他应言听计从,从而能够臣为君用,也维护了必不 可少的人格尊严,从而体会到君臣之间的师弟之礼。其次,君主一定要有 自己的道德操守,做一个合格的不召之臣,必然要求这一点。显然,智力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6-29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7-3 12:12 , Processed in 3.44343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