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1
《三国演义》的帷幄特色
李艳蕾
《三国演义》的智谋描写向来为人叹服。诸葛亮、曹操、陆逊、司马
懿等各有智谋,同时他们在彼此对敌的时候,作者会有精彩的帷幄场景描
写,其间不止有智力上的比拼,更有其他有意思的内涵让人体会。各方的
帷幄因其不同的特色而相互彰显。所谓不同的特色,主要即在于帷幄之内
主帅与谋士之间的关系。
曹操向以玩弄权术著称,同时性情、识见不同凡俗,《邺中歌》中评
他“英雄未有俗胸中,出没岂随人眼底?”繁文缛节的世俗礼仪,于他为
工具则可,若是羁绊,则弃若弊履。他对智力倍加推崇,曾说过“吾任天
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这与“南据河,北阻燕代”,“以争
天下”(三十三回),最后却两手空空,悔恨而死的袁绍相比,高下判然。
曹操当然也以聪明自许,他曾说:“吾亦犹人也,非有四目两口,但多智
谋耳。”(五十九回)他的谋士同样推崇智力,十八回,郭嘉以刘项之争
鼓励曹操下决心讨伐袁绍,他说:“刘项之不敌,公所知也。高祖惟智胜,
项羽虽强,终为所擒。”其十胜十败之说,多与智力谋略相关,而且这种
说法与另一重要谋士荀也是意见相合,可见他们臣主一致,都以智识为上。
其实,帷幄本来就是一个生产计谋策略的智力空间,繁琐的伦理礼节通常
会使其运作陷入懈怠。曹方帷幄最大程度上适应了这一特点,曹操与众谋
士共同谋划战局,商定策略,各人任其智力发挥,识见展示。小说描写中,
他们通常接二连三地提出各自建议,或相互矛盾,或相互补充,其间却不
见涉及个人恩怨。曹操作为这个空间的有力的控制者,对这些意见的取舍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