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2
之间展现的是他的雄才大略和通脱自然,臣主之间不曾有过舍命而谏和失
态怒斥,在这点上它是和谐、有时甚至是平等的。帷幄之内的人物关系在
曹操消灭袁绍的一系列战争中得到充分完美的展示,它与袁绍一方的帷幄
人物关系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讨伐袁绍之前的第十八回中,曹操和荀、郭嘉已有一次对征讨袁绍
的讨论,这是一次很有意味的帷幄描写。首先,郭嘉送来袁绍借粮借兵的
书信。曹操说:“吾闻绍欲图许都,今见吾归,又别生他议。”然后“拆
书观之”,言语动作的描述非常简单,却有效地突出了曹操于不经意之处
透露出的敏锐与沉稳。然后,曹操“见词意骄慢,乃问嘉曰:‘袁绍如此
无状,吾欲讨之,恨力不及,如何?’”一见一问之间,没有任何关于曹
操心境、表情的描述,但曹操胸中之怒可想而知。曹操的表现,可以与孙
策听人言其匹夫之勇时(二十九回),刘备向刘璋索兵粮不遂意时(六十
二回),周瑜赤壁之战毁书斩使之时(四十五回)相比,其沉着冷静是无
可比拟的。如此,曹操的个性魅力在三言两语间得以展现。曹操内心的盛
怒与忧虑,郭嘉应是有所觉察,继而分析曹操与袁绍的十胜十败。相比曹
操的语言,内容繁琐,却能切中要害,但语句节奏简单、意义明了,这个
过程较曹操的语言显然长了许多,它的内容和形式都起到了平息怒火的效
果。所以“操笑曰:‘如公所言,孤何足以当之!’”显然气氛已缓和了
许多,同时也透露他们智识为上的共识。而且荀言郭嘉所说“正与己合”,
在进一步增强曹操信心的同时,向曹操提出了一个可以实施的战略目标:
消灭袁绍。然而这种气氛从紧张到轻松,郭、荀并没有让它继续荡漾开去,
而是紧接着提出眼下的问题:必须首先剿灭吕布。而最后的定夺者依然是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