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
《三国
演义》中的神怪描
写
蔡毅
在我 国浩瀚的古典文学作品中
,
有关神怪
、
鬼魂的描写触目替是
,
历代 不绝
。
《西
游
记
》
、
《封神演义》之类专门的神魔小说就不用提了,
即便是在不朽的现实主义亘著《红楼
梦
》
、
《水浒》和《三国演义》
中
,
也不乏神怪描写
。
对于
《三国演义》中的神怪描写
,
评
论界历来是概述 泛论的多
,
详加分析的少
;
批评指责的多
,
肯定贫扬的少
。
因此
,
本文拟就
书中的神怪描写分类进行一些分析和探索
。
一
、
预示 吉凶祸 福的神怪 描 写
此类描写共计有五十余次
,
在书中出现的次数最多
,
占的篇幅比例最大
。
它或以歌谣预
言朝代之兴衰
,
或以怪梦做警戒
,
预 示未来之凶祸;
或以狂 风折旗
,
尘 土冲天预告劫营
,
或
以星宿夜堡
,
象征 主死将亡
。
更有以身形怪异
,
暗示此人不凡
,
以马跃深 坑 觅 涧
,
以拜井得
泉休现
“天
意
”“神助”
。
以书中第九回为例
,
便可看出此类描写的特点
。
董卓将亡
,
先梦
“一龙罩身”
,
入宫路上
,
车折 轮
,
马断髻
,
狂风骤起
,
昏雾蔽 日
。
有小儿作歌
,
歌日
:
“千里草
,
何青青!十日卜
,
不得生!
”
。
次日入朝
,
又见一道人
“青
袍白 巾
,
手 执长
竿
,
上缚布一丈
,
两头各书一
`
口
’
字
。
”异
事迭起
,
无不象征着 董卓将亡
。
不难看出
,
它运用的是
“
国家将兴
,
必有祥瑞
,
国家将亡
,
必有妖孽
”
的比附 微兆手法
,
天 人感
应
,
把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相 混 同
,
时而用社会现象去解释自然现 象
,
时而又 以
自然现 象
去说明社会现象
。
由 于不分善恶
,
事前有兆
,
所 以自然会使人们得 出 一个结论
:
人 之生
死
,
事之成 败
,
国之 兴 亡
,
一切普是 命定
,
天数
,
谁也无法更 改
。
因此
,
这类描写迷 信色
彩浓厚
、
宿命论
、
因果报应
、
英雄史观 等货色交织混杂
,
集中地反 映了作者落后 的 思想意
识和世界观
。
此类神怪描写之所以特多
,
首先是 由它描写的特定 历史时 代所决定的
。
因
为汉末社会动 乱
,
邀纬迷 信 盛行
。
传统 的儒学与截纬 迷 信相结合
,
形成 了宗教 化的神学
,
统治阶级将这种神学作为官方哲学
,
强制推行
,
因此它广 泛地渗入到社会生活的一切领
域 和人们 的思想中
。
二是由《三国演义
》的成书特点所决定的
。
《三国演义》是
在民间广
泛 流传的 基础上由文人加 工而写成的
。
在长期 的辗转传播过程中
,
它不可 避免地染上 了一些
神怪 色彩
。
罗贯中
“据正史,
采小说
,
征文辞
,
通好尚
”
。
(高儒《百川书志
》)
进行艰苦
的创作时
,
增删修改自然难免
,
渲染夸饰也不足为奇
。
何况在正史如
《三 国志》 《后 汉书》
中
,
本来 就存在着大量 的神怪描写
,
要想摆脱它们
,
不受干扰
,
反倒困难
。
简言之
,
神怪描
写是二种 时代 的必然产物
。
二
、
歪 曲人物性格
,
游离主题之外的神怪描写
先看七十七回
“玉泉 山关公显圣”
一节
。
关公乃神武忠勇之士
,
视死如归之人
,
他
“义
不负心
,
忠不顾死
”,
挂印封金
,
过五关斩六将
,
单刀赴会
,
义释华容
,
水淹七军
,
被金圣
叹称为
一
“古今名将中第一奇人
。
”
但 由于 刚慎 自用
,
终至 兵败麦城
,
被吕蒙部将俘获杀害
。
衣主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