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1
《三国演义》的天命观
刘孝严
内容提要 《三国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全书立意在于叙史存义,但在情节
铺排中,却搀杂着许多有关天命星象、卦兆灾异等的内容。这些内容,不仅是《三国演
义》思想内容的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而且相当全面地反映了《三国演义》的天命观。
《三国演义》的天命观及书中有关天文星象、卦兆灾异等的描写,主
要是受了中国古代 “天人感应” 神秘学说的影响。 西汉经学家董仲舒是 “天
人感应”学说的始创者。他认为“天”是“百神之大君” ,是“万物之祖” ;
认为“理” ,即“天理”或“天道” ,是宇宙的本体,是万物的本原(董仲
舒《遗书》 ) 。是最高范畴。他将“天道”与人事相比附,认为天人相应。
认为天能干预人事,自然界的灾异和祥瑞是天表示对人的谴责和嘉奖的兆
示。他认为“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 , “天心”是“仁爱人君”的,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异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
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 (董仲舒《对贤良策一》 )同时,董仲舒
又认为人君的政治措施和行为,人们的某些宗教仪式等也能感动上天,促
使上天改变天意对人事的安排。他的这种“天人感应”学说,是以儒家学
说为主,吸收了法家及先秦各家学派的思想而建立起来的神学唯心主义体
系,其本质和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所宣扬的“君权神授”制造“理论”
根据。
孟子、朱熹等唯心主义哲学家认为“天”是“理”的本原,人所具有
的观念(理)是出自于“天”的。孟子说: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
则知天矣。 ” ( 《孟子·尽心上》 )朱熹为孟子所言注云: “心者,人之神明,
所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 性则心之所具之理; 而天又理之所从以出者也。 ”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