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2
《三国演义》对于“天”的认识与孟子、朱熹的认识是一脉相通的。书中
并没有关于灵霄殿、冥府、龙宫等神仙机构场所的描写,也没有出现玉皇
上帝、菩萨、龙王等神仙人物,但却大量谈及“天数” 、 “天命” 、 “天运” 、
“天理” 、 “天道”等。书中人物并不是通过“天”的艺术形象来认识“天”
的,而是从对于“天”的崇拜观念出发来认识“天”的,他们对“天”的
认识基本上是抽象化、理念化的,是唯心主义的。
《三国演义》第86回中,写蜀国的学士秦宓向吴国的使臣张温言天
之理, 说: “昔混沌既分, 阴阳剖判; 轻清者上浮为天, 重浊者下凝而为地” 。
所言之“天”似当为由物质所构成,但他仍不知“轻清之外” “还是何物” ,
而自称“无所不通” 、 “无所不览”的张温也“无言可对” 。他们对于“天”
的认识相对是肤浅的,唯物的观点很抹糊,而更多的人物对“天”的认识
则是唯心的,认为天是有“天命” 、 “天理” 、 “天道” 、 “天运”和“天数”
的。
《三国演义》认为“天”有“天数” ,而地上国家则有“气数” , “天”
的“天数”决定人间国家的“气数” 。国家存亡系于天命。书中写汉朝的传
国玉玺上镌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 “汉家气数”是由“天数”
决定的。书中虽然也说汉末“致乱之由”是“桓灵二帝”的政治腐败,但
同时也强调: “汉朝天数当桓灵” (4回) 、 “汉家气数已尽” (8回) ;作为
对汉末三国晋初历史变化的归结,书中借后人之诗说: “魏吞汉室晋吞曹,
天运循环不可逃” (119回) ; “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 (1
20回) 。点明“天下大势”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由“天运循环”
决定的。正是认为“天数”决定国家“气数”命运,三国时期政要人物都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