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 略
》 《
典略
》
关
系试探
罗
一
乘
一英
鱼豢述著
《魏略》
、
《典略》(下文合称
“二略”
)
,
是陈寿三国史《魏志》撰写的主
要 依据
。
“二略”
今已不存
,
是一书
,
抑或
二 书
,
诸家征引
、
议者
,
尚存歧 异
。
首先是诸家征引的剪截
,
“二略”
互出
兼录
。
《三国志》
裴松 之注
、
《世说》刘孝标
注
、
《文选》李善注
、
《后汉书》李贤注
,
以至《通鉴》胡注等
,
既引
《魏略》
,
又 引
《典略》
。
又类 书如
《北堂书钞》
、
《初 学
记》
、
《艺文类聚》
、
《太平御 览》
等的史
事编纂
,
亦广 为掂 采
。
其 中
《御览经史图书
纲目》有鱼豢《魏略》
、
《典略》
、
《魏典
略》
、
《魏略旧志》
等多称
。
再者是有关书志 编 目的著录
,
互有相
贸
。
《隋志》
以杂史类云
:
“
《典略》八 十
九 卷
,
魏 郎中鱼豢撰
”,
不云
《魏 略》
,
《新唐志》以杂史 类只言
《魏略》
五十卷
,
不言
《典略》
。
刘知几《史 通
·
古今正史》
亦只言
《魏略》
。
唯
《旧唐志》两者兼录
,
正史类云
《魏略》
三十八卷
,
杂史类云
《典
略》五 十卷
。
这 些著录
,
“
二略
”
时 分 时
合
,
所归部类性质和卷铁亦不尽 同
。
据此
,
诸家议者
,
存有二说
。
认为
“二略”
一 书者
,
‘
有杭 世骏《诸史
然疑》云
.
《三 国志》
“注引
《魏略》
,
又
引
《典略》
,
即一书也
。
《太平御览》
直称
《魏典略》
焉
。
”
侯康《补三国 艺 文 志
》
云
:“按
隋志无
《魏略》而有《典略》
,
杭
氏似并
《典略》之要
,
其合二书为一
,
则确
论 也
。”
肯定 了杭世骏的看法
。
认为
“
二略
”
二书者
,
章宗源
《隋书经
籍志考证》认为
:
“鱼豢
《魏略》
抵记曹
魏
,
,
故 以魏名
”
,
若
《典略》
所载
,
“
此
类纪载既广
,
体裁亦杂
,
与
《魏略》
断代为
书者
,
一为正史
,
一为杂史
”,
并 指认
“近
杭 大宗(世骏 字)
《诸史 然疑》
又误以《魏
略》
、
《典 略》一书
”
。
姚振宗
《三国艺文
志》亦云
:“杭
氏以
《御览》
引
《魏典 略》
遂 为尸书
,
不知《御览》称
《魏典略》
者
,
所以别唐人之
《三国典 略》
。
且裴氏奉诏
注书
,
慎重其事
,
几所称 引例 归画一
,
必不
使一书 两称
,
自治诸问
,
此又 显见者也
。
”
这又肯了章氏说法
。
金毓献
《中国史学史》
(195 7年重版)
认为
“隋书 作
《典略》八 十
九卷
,
此实为
《魏 略》
、
《典略》之合本
,
应
作
《魏略》
五十卷
,
《典略》三十九卷
。”
以上论 说
,
各 具辞旨
,
皆有可 取
。
但二
者 似有共 同之点
,
即以隋
、
唐书志 的著录互
异
,
卷峡不一
,
以及诸家征 引互 出等以圆其
说
。
对于
“二略”
性质
、
内容
,
以及佚文事
义 有什么异 同
,
彼此均缺乏翔实的说明
。
“二 略”
一书说
,
没有说明
“二 略”
的
“
异
中之同
”,“二略”
二书说虽然提出
“
正
史
”
与
“杂史”
之别
,
也囿 于一般泛论
,
不
足 明 白
“二 略”
不 同的症结
。
因此
“二略今
关系还 值得探讨
。
对于
“二略”
的关系
,
这里先行提出几
’
点看 法以供参考
。
首先在认识上不应以诸泉
征引的方向为出发
,
即不 应以征引的多寡矿
或是一事同 引等现象为 转移
。
因为征引
,
特
别是 存留于
“类 书”
的佚文
,
总是斯简咦
篇
,
为适应其事类排比
,
往往是削肚以适我
联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