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曹操在统 一 中原的过 程 中
,
他斩 吕布败 袁绍
,
扫 荡了北方群雄
,
把半壁江山
搞 到手
,
都是他 亲 自
“运
筹演谋
”
,
甚 至
“
披坚执锐
”
督战
,
同样都是为了突 出曹操的
坚强意志
,
说 明有谁 能象曹操那样 锲而 不舍
,
百折 不回呢?
自然
,
曹操并 不是一个超阶级 的 历史人 物
。
地主阶级 的阶级性
,
在他身上有着集中
突出的表现
。
小 说在描写曹 操
“
雄
”
的 一面的同时
,
又 较多地描写了他
“
奸
”
的一面
。
曹 操这 个人 非常 狠毒残忍
,
杀吕伯奢 和吕伯奢 全 家即是一例
。
根据历史记载
,
杀 吕
伯奢有各种 不 同说法
。
大体上 说有两类
:
站 在捧曹操一 面的陈寿 《 三 国志》根本不提杀
吕伯奢这回事
。
站在贬曹操方面的裴松之 注 引的记载
,
多半说曹操杀了吕伯奢的儿子和
宾客
。
但其间也 不同
,
《魏书》 说是吕伯奢的儿子 和宾客劫夺曹操的马匹东西
,
曹操才
手 杀数人
,
是 自卫
,
但 未杀吕伯奢
。
孙盛 《杂记》 对曹操 杀 吕伯奢家属 的原 因作了补
充
:“太 祖 闻其食
器声
,
以为图己
,
遂夜杀之
。
既而
』
凄枪日
:
‘宁 我负人,
毋人 负我
!”
’
曹 操是否杀吕伯奢
,
没 有说 明
,
看来是杀掉了
。
在这里
,
如果
“
宁我 负人
,
毋人负我
”
这句话确出自曹操之口
,
那 我们 不能 不佩服孙盛 的概括
,
因为他点出了曹操的世 界观
。
但是我 们更赞佩罗贯 中的再创 造
。
他在曹操杀吕伯奢之前
,
就虚构了献刀刺卓的情节
。
刺 卓不成
,
才仓 惶出走
,
到了吕家
,
吕伯奢匆 匆去 沽酒
,
曹操 忽 闻庄后磨刀声
,
误以为
要 杀他
,
又疑 吕伯奢出门去告 发
,
于是动了杀 机
,
杀 了吕伯奢全家
,
又 杀 吕伯奢
。
罗贯
中虚构 引伸了这 两段 情节
:
一方 面写 出了曹操 在什么样情况下 杀昌伯奢和全家
;
另一方
面
,
他采用 孙盛的论 断
,
点出了曹操 为了什么 目的
,
在什么样思想支 配下 杀吕伯奢及 其
全 家的
。
作 为地主阶级 代 表人 物
,
曹 操奉行的本 来就是
“
宁教我负天下人
,
休 教天 下人 负
我
”
的处世哲 学
。
假 如 他没 有这种 损人 利己的处世哲学
,
那他就混 不下去
,
不可能击败
对 手
,
早就做了董 卓的刀下鬼
。
所以
,
罗贯 中如果采用 《魏书》 的说 法
,
这不仅 和前段
情 节不 易连贯
,
更主要的 是曹操 既奸 又雄的性 格
,
就不 会象现在这样深刻
,
这 样震 惊读
者的
。
如果 说杀吕伯奢 时
,
曹操还是个 落难 豪杰
,
在董 卓 捉拿得紧的情况下
,
不得 不下 此
毒手
,
表现了曹操 自私 狠毒的话
,
那么曹操 升 为承 相占据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 位之
后
,
杀人也杀得很狡 诈
,
很不光明磊落
,
就更 深刻地表现了他的狠毒
,
他的
“
奸
”
的 一
面
。
比如借人 头杀粮官王屋
,
既平息了众怒
,
稳定了队伍
,
又保护了自己的声誉
。
罗贯
中虚构这个情节
,
真是把曹操的奸诈性格描绘得淋漓尽致了
。
另一个
“
天下英雄
”
—
刘备
,
是作者的理想人物
。
在元末风起云涌的历史条件
下
,
罗贯 中很有可 能借助刘备的形 象
,
寄托着他的理想
:
三国的刘 备未能统一 天下
,
而
元末动乱的天下
,
应 当由刘备式 的人物来统一
。
三 国时期
,
刘备进行图王兴霸的 活动
,
比起同辈人来说条件最不 利
。
他既没有曹操独居中原 的地位
,
也 没有孙权承继父兄基 业
的优越条件
。
他始终处在寄人篱下
,
风雨 飘 摇之 中
。
为要 战胜强大 的对 手
又要获取舆
论 的支持
,
除了打着刘字大旗之 外
,
重要的 是必须 把 自己造成一种 为时人崇拜的偶象
,
同时还要有网罗崇拜者的 思想口号
。
在军 阀混 战
,
不管人 相食
,
不管百姓流离失所
,
并
且在统治阶级内部残酷狠毒
,
荒淫无耻
,
不讲信义的情况下
,
刘备向人们宣传仁 义 思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