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首届《三国演义》学术讨论会综述
(0 次评价)7271 人阅读0 次下载
第 二种 , 认为 《 三国志通俗演 义》成书于明初 。 持这种 观点 的同志认为 , 说 《 门人 祭宝峰先生 文》 中的罗本即罗贯 中是可信的 , 他由于敬佩赵宝峰 “ 道 行于时 , 匡济斯民 ” 的 品格和其渊博学 识而 自居 门人也是很好理解的 ; 列入名单 的三十一人 , 按照 门人相 互之 间 “ 序 齿 ” 的通例 , 是按年龄长幼的顺 序排列的 , 第十 一位的罗本处 在第六位 的向寿(约 生于 1 31 0年) 、 第八 位的乌斯道 气1 31 4年 生 )和第十 三位的王桓( 13 1 9年 以前生 )之间 , 那么 , 可以推算他的生年 约在 13 1 5一 13 1 8年 , 卒年也可 相应订为 138 5一13 8 8年 ; 至于 名 单中的高克柔 , 可以肯定 不是高明(字 则诚 , 著有《 柔克斋 集》) 。 这些 同志再参照其 他材料 , 认为 《 三国志通俗演义》 可能是罗贯 中于明初 开笔 , 全书 初稿 的完成 当在洪 武 四年( 137 1 ) 之后 ; 其时 , 罗贯 中年 龄在五十五岁 左右 , 其知 识和阅历 都足 以胜任 《 通 俗演 义》的写作 , 而 初步实现了安定统 一 的社 会环境 也有利于他 完成这部巨著 。 有的 同 志还探讨了罗贯 中与施耐庵的关系 , 认为施 耐庵 于 136 3年前后盘桓于苏 州 、 钱塘 , 而罗 贯中那段时间正 流寓 于杭州 等 地 , 13 6 6年还 在慈黔出现 , 他们的相遇是很可能的 ; 罗贯 中既参与了《水浒传》的写作 , 又 独力 完成了《三国志演义》 。 第三种 , 认为 《 三国志通俗演 义》成书于明代 中叶 。 持 这种观点的 同志认为 , 文学 演进有其自身 的规律 。 《 三国 志通俗演义》是以《 三 国志平 话》为基础的 。 现 存 的元 刊 《 全 相三国志平话》是新安 虞氏在互治年间( l:; 2 1 一 132 3) 新刊的五种平话 之一 , 全书 约八万字 , 是五种话 本 中篇 幅最 长 , 写得 较好的一种 , 可以说代 表了当时演史话本的最 高 水 平 , 然而 文笔也 还相当粗糙 、 简陋 。 而 《 通俗演义》 篇 幅约八十余万 字 , 是《平话》 的十倍 , 其描写手 法已接近成熟 , 因此它的诞生 , 不能不远在《平话》之后 。 有的同志 还进一步认为 , 嘉靖本 《 三国志通 俗演义 》是第一部成 熟的 《 三 国演义》版 本 , 因此 , 它 不是元 末明初 人罗贯 中的作 品 ; 明代 中 、 后期 的书商之所以托名 罗 贯中 , 又在其名字 前面冠以 “ 元朝 ” 字样 , 乃是有 意把此书的时代提前 , 借以抬高 它 的声价 : 而 为此书 作 序的庸愚子(蒋大器)很可能就是它的作者 。 (二) 如何 看 待嘉靖 本 《三国志 通俗演 义》的小字注? 19 80年4 月 , 上海古籍出版 社标点 出版了嘉靖本《三国志 通俗演义》 。 章培恒 、 马 美信同志在该书前言中 , 对书 中的小字注 十分重视 , 把其中的 “ 今地名 ” 作为考证《通俗 演义》成书时代 的主要依据 。 他们认为 , 小字注 中 “ 所 说 的 ` 今 时 ’ 何地 , 除了偶有误 用宋 代地名者外 , 都系元代地名 ”。 因此 , 《通俗演义》的写作 “ 当至迟在元末而非明 代之后 ” 。 在这次讨论会 上 , 代表们围绕着小字 注 , 讨论 了这样两个 问题 : 第一 , 小字 注是否 出 自作者本人之手 ? 主要有三种意见 : ( 1 ) 认为小字注 大部分出 自罗贯中之手 , 其中有的可能是在传抄过 程 中 由抄者加 添的 。 有 的 同志还指出 :` 此书的夹注不象后世评 点家那种有纲领 有计 划的产物 , 倒象 是作者在 写作过程 中兴之所至 , 信笔所加 的结果 。 由于缺乏 全盘考虑 , 加上掌握知 识的 局限 , 才造成全书中夹注 的不平衡 、 不 匀称 、 不统 一 以及不精确的状况 。 ” ( 2 )认为 小字注 和 《通俗 演义》 的正文均 出于庸愚子之手 。 他一方 面惯 于在正文 中照抄 《 三 国志》 原文 , 不 加改动 . 一 方面 又抄录裴注 来解释其中难懂的词语 . 此外 .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8-09-21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4 17:22 , Processed in 0.429613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