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借鉴了《 资 治通鉴》
,
并杂抄了不少 胡三省的 注文
。
(
3
)认为小字注 不是《 通俗演义》作者本人的手笔
,
而是远在作者之后的某人所
作
。
理由有四
:
其一
,
有些 注文与正文矛盾
;
其二
,
不少注文破坏了正 文 的艺术效果
;
其三
,
许多注文完全可 以写入正文
,
不必单独存在
;
其四
,
许多注 文补充 的材料
,
当是
被作者所舍弃的
。
以上三种意见有一点相 同
:
都认为小字 注出 自一人之手
。
第二
,
小字注 中的
“
今地名
”
可否 作为判断 《 三 国志通俗演义》成书时间的根据?
主要有五种 意见
:
(
1
)认为通过
“今
地 名
”
来考索成 书年 代是一个很好的方 法
.
全书二十多条
“
今
地名
”
,
除两条显然讹 误
,
两条系沿用宋 代 地名外
,
其余均为元代地名
,
可证《 通俗演
义》成书于元代
。
(
2
)赞成 通过
“
今地名
”
来考索成书年代
,
但认为书中的
“今
地名
”
,
有的是罗
贯中把 宋元及 其 以前的地 名误记 为
“
今地名
”
,
有的则是明初的地 名
,
可见《 通俗演义》
成书于明初
。
(
3
) 认为注 文是远在作者之后 的某人所 作
,
因而根据
“
今地名
”
来考证 《通俗演
义》 的成书年代是靠不住的
。
(
4
) 认为要判断这样一部巨著的成书年代
,
不能 仅凭几 个
“
今地名
”
就下结论
,
而应对全书进行细 致 的研究
;
至于
“
今地名
”
多为元代 地名
,
是因为明代中叶 的庸愚
子有意伪托元人罗贯 中之故
。
(
5
) 认为
“
今地名
”
包含唐
、
宋
、
元
、
明各代的地名
,
本来就是一本糊涂账
,
因
此
,
不应该用它来考索成书年代
。
(三)关于毛 本《三国演义》
。
从版本源流 的角度来看
,
会 上对这个问题 的讨 论
,
有这样几 点值得 注意
:
第一
,
毛本为评改究 竞成 于何人之 手?一些同志根据毛纶《 声 山别集》
、
褚人获( (坚
瓤补集》
、
李 渔 《笠翁评阅第一 才子书》 的记载
,
认为 这 一工 作是由毛纶
、
毛宗岗父子
合作 完成的
。
另一些同志则认为
,
毛纶虽然已经着手对《 三 国演义》
“
条分节解
”
,
但
充其量只能 说他 对毛 宗岗评 点 《 三国演义》起了先驱者与推动者的 作用
,
由于毛纶中年
失 明
,
故此书系统的评点工作是由毛宗岗独力完成的
。
第二
,
毛本 《 三 国演义》 的
“
金圣 叹序
”
是否伪托?一些 同志对此作 了比较深入的
考证和分析
,
指 出该 序不可能 出 自金圣叹之 手
,
而是毛宗岗伪 托金圣叹的
,
所 谓
“
第一
才子书
”
的 说法也是由毛 氏提出的
。
但是
,
直到现 在
,
还有不少 人把这篇序当作金 圣 叹
的作品而加 以引用
,
这其实是一种误会
。
第三
,
怎样评价毛本同旧本的关系?一 些 同志认为
,
毛本不仅在文学上优于旧本
,
而且使《 三 国演义》在创作方法上向现实主义前 进了一大步
,
在其评语中也表现出一定
的人民性和批 判精神
,
从 而 大大地加强 了 《 三 国演义》 一书的流传和影响
,
提高了( (三
国演义》在文学史上的地 位
。
有的同志则认为
:“
毛氏父子所改
,
固然有其可取之处
,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