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
宿与故大尉杨彪
、
大长秋梁绍
、
少府孔融有隙
,
欲使公以他过诛之
。
公曰
:·
当今天下上崩
瓦解
,
雄豪并起
,
辅相君 长
,
人
‘附决快,
各直自为之心
,
此上下相疑之秋也
,
虽以无嫌待之
,
犹 惧 未
信
;
如有所除
,
则谁不自危?
且夫起布衣
,
在尘垢之间
,
为庸人之所陵陷
,
可胜怨乎、高祖赦 雍 齿之
娜而群情以安
,
如何忘之?
”
绍以为公外 托公义
,
内实离异
,
深怀怨望
。
裴松之在引了这段话 之后指出
:
曹操后来杀了孔融
,
并且也曾将杨彪下狱
,
认为曹操虽明知
不该杀害之理
,
而实际上并未做到
。
他说的是事实
,
不过
,
他对
《魏书》所载的事件
,
并无
怀疑
。
从事实来看
,
曹操说那段话
,
恐怕也不能说言不由衷
。
他当时的主观动机
,
可能还是
尽量不要使用杀人的办法
。
孔融后来虽然被杀
,
但在他和曹操合作之初
,
也曾对曹操有 好
感
。
他写的六言诗中
,
曾对曹操作过称烦
。
杨彪虽曾下狱
,
不 过曹操后来也曾多方团结他
,
直到曹王时
,
还在不断地笼络他
。
曹操把杨彪下狱
,
从客观上说
,
恐怕只能算是一次失策
,
因为至少他给予袁绍以口实
。
后来袁绍命陈琳所作的檄文中
,
就把这事作为曹操的一大罪状
来申讨
。
曹操
、
曹王 之优礼杨彪
,
疑亦与弥补这个失策有关
。
在
《魏书》所载的事件中
,
不
光有大官杨彪
、
名士孔融
,
也有宦官梁绍
。
这说明曹操想笼络的人
,
不仅是名士
、
大官
,
他
想尽量争取一切力量
。
即使是对他后来的政敌刘备
,
他开始时也想争取
。
《三 国志
·
魏书
·
郭
嘉传》
《裴注》引《魏书》
:
刘备来奔
,
以为豫州牧
。
或谓太祖日
:
“备有
英雄志
,
今不早图
,
后必为患
。
”
太 祖以问嘉
,
嘉
日
:“有是。
然公提剑 起义兵
,
为百姓除暴
,
推诚仗信以招俊杰
,
犹惧未也
。
今备有英雄名
,
以穷归
己而害之
,
是以害 贤为名
,
则智士将自疑
,
回心择主
,
公谁与定天下?夫除一人之患
,
以沮四海之
望
,
安 危之机
,
不可不察!
”
太祖笑曰
:
“君 得之
矣
。”
裴松之引这段话以后
,
又引《傅子》中记载郭嘉劝曹操杀刘备之事
。
这两段话看似相反
,
其
实
《傅子》中所记
,
乃误以后来曹操派刘备迎击袁术
,
刘备从此和曹操翻脸之事为刘备投奔
曹操时事
。
这只要看
《武帝纪》和《程显传》就很清楚
。
至于《魏书》记郭嘉所发议论
,
则
看来很符合曹操的政策
,
当属可信
。
曹操不光能容忍 一些大小地主阶级人物
,
他对黄巾军中
的降服者
,
也采取过宽容以至笼络的手段
。
例如曹操部下的
“青
州兵
”,
本是黄巾军
。
对这
支军队
,
曹操对他们也有宽纵的地方
。
《三国志
·
魏书
·
于禁传》载
,
曹操在 被张绣打败
后
,
部下和曹操失散
,
于禁在归途上见十几个人
“
被创裸走
”,
说是被
“青州兵”
所劫掠
。
据云
“初,
黄巾降
,
号青州兵
,
太祖宽之
,
故敢因缘为略
”
。
这说明曹操对黄巾军也有宽容
的政策
。
如果说他容忍黄巾是要他们为他出力打仗的话
,
那么他对名士
、
大官们 的容忍
,
也
有其政治目的
,
即 利用他们 的政治影响作为号召
。
如他任用名士
,
也收到了实效
。
《三国志
·
魏书
·
何夔传》
《裴注》引《魏书》
:“
自刘备叛后
,
东南多变
。
太祖以陈群 为哪令
,
夔
为城父令
,
诸县 皆用名士以镇抚之
,
其后吏民稍定
。
”
这些
“
名士
”,
大抵出身大族
,
本人
也未必都有什么政治才能
,
然而他们还是有影响的
。
这也是 曹操优礼他们的原因
。
我们在论到曹操的用人政策时
,
往往强调他的
“
兼容并包
”
。
从上面所 引的材料看来
,
他确实团结着当时种种社会力量
,
上起杨彪这样的大官僚
,
下至黄 巾军 的残部
。
这就是他所
谓
“
兼容并包
”
的具体 内容
。
他在
《短歌行》中所谓
“
山不在高
,
水不在深
;
周公吐铺
,
天
下归心
” ,
也正是体现了他这一政策
。
这一政策甚至 对他的对立力量
,
也曾起过一 些 作用
。
《三国志
·
魏书
·
文帝纪》
《裴注》引《献帝传》载
,
张鲁在投降曹操以前
,
曾有人劝他联
合刘备
,
他却说
:“
宁为魏公奴
,
不为刘备上客也l
”
从这里
,
就可以看出曹操政权的性质
比较复杂
,
不能简单地从他的 出身来判定他为
“
中小地主
”
的代表
。
当然
,
曹操虽然团结了许多 阶级和阶层的人物
,
然而并不 是说他的政权就是超阶级的
。
他所建立的仍然是 一个封建主义的政权
,
他所维护 的也仍然是地主对农民的统治
。
他的对黄
巾军实行宽容
,
以及抑制豪强兼并的政策
,
虽然客观上对农民有些好处
,
并推动了生产力 的
发展
,
而就其动机和实质而论
,
还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
因为如果不抑制豪强而对农民一味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