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水利工程则纯系为发 展编 户 民生产而兴修的
。
如郑浑为沛郡太守时
,“
郡界下湿
,
患
水涝
,
百姓饥乏
。
浑于萧
、
相二县界
,
兴破 遏
,
开稻田
。
郡人 皆以 为不便
,
浑
日
:
‘地
势洽
下
,
宜概灌
,
终有鱼稻经久之 利
,
此丰民之本也
。’
遂躬率吏民
,
兴立功夫
,
一冬间皆成
。
比
.
年大收
,
顷亩岁增
,
租人倍常
,
民赖其利
,
刻石颂之
,
号曰郑阪
。”
( ( (郑浑传》)这是由郡人自
修 自益而非用于屯田的水利工程
。
5
.
检括户籍
,
扩充编民
。
汉末大乱
,
国家户籍大遭破坏
,
脱籍现象严重
。
袁绍子袁谭都
督青州
,
“邑有万
户者
,
著籍不盈数百
,
收赋纳税
,
叁分不入一
”
(《袁绍传》注引《九 州春秋》)
刘备屯樊城时
,
诸葛亮曰
:“
今荆州非少人也
,
而著籍者寡
。”
( ( (诸葛亮传》注引《魏略》)
三国统治者为了巩 固自己的统治基础
,
莫不注意整顿户籍
。
曹操
“领冀
州牧
,
辟(崔)
淡为别驾从事
,
谓淡曰
:
‘昨案
户籍
,
可得三十万众
,
故为大州也
。
”,(《崔瑛传》)
其为冀州牧
之头一件事便是
“案
户籍
”,
因为户籍多寡决定了其统治的强弱
,
正如马克思所说
:“封建主
的权力不 是由他的地租的多少
,
而是由他的臣 民的人数决定的
,
后者又取决于 自耕农的 人
数
。”
(《资本论》第一卷)
故三国统治者莫不
“校计
甲兵
,
唯此为先
。”
(《崔玫传》)曹魏政权考核地
方官吏治绩的一项重要标准就是看其整顿户籍的成效如何
。
刘膨表论治道曰
:
考课地方长吏
“
皆当 以事
,
不 得依名
。
事者
,
皆以户口率其垦田之多少
,
及盗贼发兴
,
民之亡叛者
,
为得
负之计
。”
(《刘宾传》注引《奥别传》
、金城郡原来
“户
不满五百
”,
苏则到官后
,“
内抚影残
,
外
鸿离散
,
今 见 户千余
。
又 梁烧杂种羌归就郡者三千 余 落
。”
(《苏则传》注引《魏名臣奏》)
象
苏则这样致力于充实 户口的长吏不乏共人
,
通过他们的努力
,
郡县编户日见增加
,
杜恕疏曰
:
“
冀州户口最 多
,
田多垦辟
。”
(《杜缺传》)这并非夸大之辞
,
观冀州所辖邺县情况 即知
。
此前曹
操曾言
“今
邺 县甚大
,
一乡万数千户
。”
(《北堂书钞》引魏武《选举令》)
在曹魏统治区
,
户口管理工作也比较严格
。
河东郡的焦先
,
中平末因 白波黄巾起
,
与同
郡侯武阳相随东奔扬州
,“建安初
来西还
,
(侯)武阳诣大阳占户
,
(焦)先留陕界
。
至十
六年
,
关中乱
。
(焦)
先失家属
,
独窜于河沽间
,
食草饮水
,
无衣屐
。
时大阳长 朱南望 见
之
,
谓为亡士
,
欲遣船捕取
。
武阳语县日
:‘
此狂痴人耳!
’遂
注其籍
。
给凛
,
日五升
。”
(《管宁
传》附
《胡昭传》注 引《魏略》)
由此可 见
,
流民回乡后必须向地方政府
“占
户
”
,
呈报登 记户籍
,
否则便可能被当 作
“亡士”
而被逮捕
。
焦先因侯武阳向大阳县长疏通
,
得以
“痴人”
为由免于
被捕
,
而
“遂
注其籍
”
,
即登记个正式户口
,
并享受日察五升的救济
,
这样他才 可以
“合
法
分
地继续过他 的
“隐者”
生活
。
同传注引
《魏略》还记有息累
、
寒贫等象焦先那样流浪的
“痴
人
”,“郡县 以其鳃寡,
给凛日五升
”。
他们大概也是经地方政府
“注籍”
之后才得到糜食的
。
吴
、
蜀也 曾进行了一些检括 户籍的工作
。
刘备在樊城时
,
诸葛亮建议
,
由于荆州人民著
籍者寡
,
故
“平
居发调
,
则人心 不悦
,
可语镇南(刘表)
,
令国中凡有游户
,
皆使 自实
,
因
录以益众可也
,
备从其计
,
故众遂强
。”
( ( (诸葛亮传》注引《魏略》)蜀汉建国后
,
这一工作仍 在
进行
。
吕久为蜀郡太守
,“为之
防禁
,
开导劝喻
,
数年之中
,
漏脱 自出者万余口
。”
( ( (吕义传} ) )
孙吴统治者为了充实编户
,
往往以收降之山越
“疆者
为兵
,
赢者补户
。”
(《陆逊传》)陈 表 受赐
一
3一4
打分:
0 星